幸福的花儿在绿水青山间绽放 (作者:赵德斌)2023年第十二期

幸福的花儿在绿水青山间绽放 (作者:赵德斌)2023年第十二期

00:00
12:40

幸福的花儿在绿水青山间绽放

——庐江县长冲村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的故事

赵德斌/文


远山含黛,近水碧幽,冬日的村落,入眼皆风景。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这样的例子在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比比皆是。“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在这里逐渐成为现实。


近年来,长冲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算好生态账、民生账、共富账三本“幸福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这个村的生态饭吃得更香、民生色绣得更美、共富经念得更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长冲山川条件和自身发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秃头山”长出“金叶子”

走进长冲村堰洼组的阴榜山茶园基地,蓝天白云下,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连接成片,似一条条绿色腰带,缠绕在山间,汇聚成一道道绿浪,在山谷间涌动。


让人很难想象,过去的这片“秃头山”,现在已被层层叠叠的茶树覆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卖石头是最红火的生意,堰洼组的石资源丰富,靠着开山炸石,早早确立了先发优势。“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堰洼组村民严仁传告诉笔者,山体用火药一炸,挖机一挖,钞票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钱是有了,但破坏环境的行为也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聊起往事,严仁传一脸苦笑。他说,那段日子整天是“炮声隆隆、车轮滚滚、烟雾缭绕、污水横流”。阴榜山被挖得满目疮痍,重型卡车把路全压坏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因发展“石头经济”,堰洼组面临“成长的烦恼”: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觉醒,传统“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行不通了。但守着漫山遍野的“破石头”能干什么?石山不仅踏在村民脚下,也压在他们心头。痛定思痛的堰洼人决定换种活法,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堰洼组开启绿色转型。


如何改造和利用好石山,培育特色产业,成为堰洼组发展的新课题。阴榜山位于大别山余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呈弱酸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种植茶树。经过多方考察和评估,堰洼组决定对阴榜山进行开发利用,走发展茶产业的路子。


填土、平整、开沟、培育地力、种植茶叶,这几年,堰洼组把阴榜山耕耘成连片茶园,让一处处乱石岗披上了“绿装”,并进行了一体化的系统治理,变成了生态美好、产业兴旺的“金山”。


“我家阴榜山承包的1.1亩山地,全部种上了‘龙井43’。靠着这块茶园,每年增收1.5万多元。”严仁传黝黑的面庞上泛着微笑,乐呵呵地说。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堰洼组只是长冲村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冲村已把6000亩石山、荒山改造成生态茶园,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实现了“绿叶子”与“红票子”交换的景愿。


“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绕过一弯又一弯的山路,笔者驱车来到被群山环抱的长冲村三峰中心村。

目光所及之处,笔者发现精致庭院、篱笆菜园、文化墙绘等小景观在村落里连点成线、错落有致,村内主次道路古朴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虫鸣鸟叫、孩童欢歌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


三峰中心村是长冲村打造的人居环境改造示范点,移步换景间,所见皆是和美乡村的“俏模样”。


提起往日的农村环境问题,很多村民自然会想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里现代化,院外脏乱差”这几句顺口溜。三峰中心村的环境曾让人直摇头,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这里是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转身”。


针对环境“脏乱差”问题,对标“千万工程”成效,长冲村因地制宜,以三峰中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洁化净化、绿化亮化,再逐步拓展到农房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村庄公共服务完善,切实让农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以前这里交通不便,居住环境不好。现在政府修好道路,建了新房,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三峰中心村坎下组村民田克云指着平坦的通村公路和一排排整齐的房子,笑得合不拢嘴。


正和笔者谈着话,田克云的手机响了,那头是在上海从事装潢行业的徐海波。听说正在接受采访,徐海波赶紧告诉母亲,表示自己有心里话要说。


“短短几年间,想不到我们村里变化这么大。以前垃圾遍地、蚊蝇乱飞,在城里住惯了的小孩嫌弃不愿意回去,春节回家住上三五天就哭闹着要回上海。现在好了,我家盖了小洋楼,装了抽水马桶,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我们回家住得可舒心了。”徐海波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谈及眼下悄然发生的变化,田克云笑逐颜开:“屋里屋外环境变好了,逢年过节家里可热闹了。今年国庆节,海波一家四口兴冲冲赶回来,假期结束还赖在家里舍不得走。”


“腰包有钱了,就应该把居住环境整好一点,提升生活质量嘛。”现年66岁的坎下组村民组长徐成余在自家门前一边喝茶,一边开心地说,“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闲置房”成了“黄金屋”

长冲村境内峰峦叠嶂,景色宜人,是旅游者心中的“诗与远方”。


漫步在长冲村,享受大自然风光,欣赏原生态美景,会让人感觉到时间停止了前进,时钟冻结了滴答,时光搁浅了过往,村民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


在位于长冲村河西组屋后山脚下的“万福”民宿,负责人胥世奎正在忙碌:“今天我们已经接待好几拨游客了。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摄影、旅游、养生、体验乡村生活的城里人纷至沓来,客人如果不提前预约,订不到房间也是常有的事情。”


笔者看到,这家民宿现有11间风格迥异的精致客房,装潢高雅温馨,设施简约舒适,所有房间都采用明窗设计,远山近水、田野村庄尽收眼底,是现代旅行者理想的栖息地。


“万福”民宿的前身是原长冲村小学,因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这所小学已不再办学,学校房屋一直闲置。前些年,长冲村由村集体、职业经理人共同出资,对这里的房屋外立面进行风貌提升、内部装修,建设成精品民宿,让曾经凋敝的老屋重焕生机。


最近几年,长冲村借鉴“千万工程”做法,通过开发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长冲村果园组村民张玉华很早就外出闯荡,在酒店工作过。前几年,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凭借多年酒店工作经验,在“万福”民宿担任前台接待。


“真的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收入的工作,还能照顾家庭。民宿发展让我们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张玉华满脸洋溢着幸福与惬意,“家门口捧金饭碗,这日子就是美。”


“十里长冲好风光”,如今的长冲已不再是贫穷、偏僻的代名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冲村发展起乡村民宿,走出了一条把美丽乡村成功转换成美丽经济的强村富民之路。


目前,长冲村已开设了21家民宿,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2000万元。这块风水宝地的闲置农村房屋“活”了,“蝶变”成特色民宿,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 主播:后强

剪辑:张文哲|审听:江淮杂志

编辑:小果| 审核:丁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