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

严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

00:00
09:29

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获得“终身成就奖”,这也是这一奖项首次颁给中国考古学家。对于这一奖项的颁发,现场颁奖词中写道:“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请问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的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人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

资料显示,严文明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常务委员等,其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

资料还显示,严文明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洛阳王湾遗址、河南大司空村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的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形态、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等方面都有所创获,在多个方面引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迄今为止,严文明已出版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研究》《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史前考古论集》《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长江文明的曙光》《中华文明的始原》《足迹:考古随感录》《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初阶》《丹霞集——考古学拾零》《耕耘记——流水年华》《中国史前艺术》等一系列著作。

在这里,书评君特别选取了严文明在2022年出版于文物出版社的《中国史前艺术》一书中的部分章节内容。文章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中国史前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人物、动物和几何形图案,而以后者为多,研究的文章和书籍也比较多。前两类虽然也有所关注,但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因此我想做一个初步的尝试,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兴趣。中国有非常发达的岩画,其中多有人物和各种动物。一般刻画简单,艺术水平不高特别是年代多不确定,难以取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在史前的艺术品中,人体艺术占有重要的位置。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之初或前,吉林的白城双塔一期文化中便发现陶片上有人面纹。稍后在燕辽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便出现了石雕的人像和小型的人面形象。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状况。使用的材质有石、玉、骨、蚌.陶等。技法则有雕、塑、绘画、刻画和镶嵌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有的表现整体人形,有的只表现头部或面部,还有一些仅仅是像人面的面具。有的重在体形,有的重在表情,有的则高度模式化,似人似神,似乎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按照各地不同的风格,可大致区分为三大系统,并且各自形成长久的传统。例如内蒙古赤峰地区与辽宁朝阳地区交界地方的红山文化多陶塑裸体人像,明显是秀肌肉。如今蒙古族的男子汉多膀大腰圆,摔跤的时候也是秀肌肉。仰韶文化的人面纹特重表情,陶塑人体和人头也重表情。现在北方的汉人也重情感和仪表。南方的良渚文化和石家河一肖家屋脊文化人头像多拟巫鬼,楚越人也重巫鬼,现在的南方人也多信鬼神。这三个系统也明显与罐文化、文化和鼎文化三个系统密切相关传统的力量多么神奇啊!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史前时期都有人体艺术,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进一步发展,各地都有一些特色比较起来,中国史前艺术的特色更为鲜明。这里在前两期后面选了一些参照资料,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得比较明白了。

中国史前艺术中的动物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有家畜家禽和野兽野鸟,有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等,还有想象中的龙凤。艺术手法有绘画、刻画、石雕、玉雕、陶塑、泥塑和模仿动物的各种陶器皿。有时与人物形象的艺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我国史前人体和动物形象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就全国而言,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年代和相应的考古学分期如下。

萌芽期: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

发展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5000~前3500年;

繁荣期:新石器时代末期,约公元前3500~前2500年;

转型期: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2500前1800年。

萌芽期人体和动物形象的艺术仅见于我国东部地区,吉林白城双塔一期陶片上刻画的人面纹是现知年代最早的,似人似猴,稍晚在燕辽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多次发现人面形牌饰,造型多比较草率。个别人体石雕也十分简陋,动物形象艺术也很原始,可见还处在一种萌芽的状态。

发展期是人体艺术发展并臻于完善的时期,资料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中原偏西的仰韶文化和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其他地区比较少。

繁荣期的繁荣有两层意思,一是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二是分布地域的转移。内容方面多模式化,与真实人体明显有距离。材质高档化,以玉雕为主,陶质其次,基本上不用彩绘。在分布地域上有向南转移的趋势,见于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其次是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黄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晚期则更加偏西,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东北部。燕辽地区则几乎不见了。

转型期的人体艺术资料比较零散,原先比较发达的地区几乎都已断档。在内容上几乎没有整体人形,主要是人头或人面,并且显得很神秘以致被称为神祖像。动物艺术则比较丰富,尤以肖家屋脊文化和石峁文化为最,技术上也有所进步。其他文化的资料则比较贫乏。

其中,繁荣期继承秘泽文化的良渚文化别具一格,在高档的玉器上往往刻画出高度模式化的神人兽面纹。此外仅在南京浦口营盘山发现一件面带微笑、头戴软帽的陶人头。

良诸文化刻画神人兽面纹的玉器有踪、璧、钺、柱形器、梳背和三叉形器等以玉踪为主。例如一件最大的玉琼四面各刻画两个神人兽面纹,每个人头戴大帽,两臂平抬,臂肘往内拐。胸部有一个兽面纹护胸,或解释为神人骑在虎背上。满身饰云纹或是表示皮甲。口中的牙齿和手上的指甲盖都刻画出来了。可是整个神人兽面纹不到3厘米见方,简直就是高水平的微雕作品!

良诸文化的这种神人兽面纹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简化作品,整个良诸文化分布地区的贵族慕中都有随葬,是良诸文化唯一的宗神,再没有别的人像作品了。

综合/何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