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品在中国不吃香了?时隔31年,韩国对华首次“赔钱”

韩国产品在中国不吃香了?时隔31年,韩国对华首次“赔钱”

00:00
03:49

时隔31年,韩国对华贸易罕见出现逆差,引发韩国上下的激烈讨论。韩媒哀叹道:“现在是我们给中国送钱了。”

参考消息援引《朝鲜日报》报道,据韩国贸易部门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11月,韩国对华出口一共是1140亿美元,进口1320亿美元,其中贸易逆差为180亿美元。这一数据仅次于该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沙特的224亿美元贸易逆差,排名第二。

上述消息在韩国经济界引发了激烈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除第一年外,韩国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对华的出口一直是该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尤其是从2003年到2018年这十余年间,除2008年外,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韩企从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现在局面呈现“两级反转”——中国从韩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变成第二大贸易逆差国,反倒成了“韩国向中国送钱”,这引发韩国内部的多方分析。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狭小,主打外向型经济,贸易逆差将是致命的,一些媒体呼吁韩国公司“瞄准中国市场,发掘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然而,这不仅仅是消费者偏好的问题,而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事实上,这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韩贸易“结构失衡”走向“再平衡”的必然过程。过去,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中间产品,中企进行二次加工和制造后销往世界市场。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相关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迅速,乃至一些行业已经超越韩国同行,韩国产品被中国市场淘汰。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获得了显著的竞争力,我国的出口结构逐渐以中间产品为中心,中韩之间成为竞争对手。事实上,有韩国学者认为,除了半导体以外,韩国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在中国销售的产品。然而,美国针对中国的所谓“芯片限制法案”损害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过去一年,韩国半导体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尹锡悦政府盲目配合美国对华芯片限禁令,导致韩企对华相关产品的出口比例更是大幅度下滑,数据呈现“腰斩”之姿。对此,我们只能说,当一个国家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很难说韩国拥有真正的“主权”。

另一方面,韩国对中国的进口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首先,韩国土地面积小,资源稀缺,对邻近的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度本身就非常高。最近,为了优先考虑国内需求,中国限制了车用尿素的出口,这立即在韩国引起了市场冲击。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在锂、镍、钴等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中处于领导者地位,韩企需要大规模从中国进口不可替代的材料和矿产。

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中韩贸易局势“逆转”的发生。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未来,韩国可能需要学会适应这种贸易逆差。事实上,韩国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中韩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合理分工合作,只有“做大蛋糕”,韩国才能在未来的结构调整中迎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相反,如果尹锡悦政府一味追随美国不正当的贸易和技术封锁行为,韩国经济必然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以上是第一军情为您报道的,感谢收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