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龙树古的女儿.mp3

第二十五集-龙树古的女儿.mp3

00:00
08:23
从《老张的哲学》看老舍如何表现与批判“市民社会”
《老张的哲学》是以老舍的故乡北京为背景,熟悉老舍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北京已经成为老舍小说中的一个“主角”。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出现过二百四十多个真实的北京地名,其中大多都集中在北京的西北角,这里正是老舍的出生地。生于斯长于斯,长期居于市民阶层,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熟稔,使老舍在创作“市民题材”作品时如鱼得水。
本文以老舍早期作品《老张的哲学》为例,从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批判意义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一下老舍是如何表现与批判“市民社会”的。

故事情节:一张欠条引发的悲剧,背后是一个市侩无赖的精明算计
老张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那就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他的宗教有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信什么宗教、做什么职业、说什么话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达到“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目的。他只允许别人的钱进他口袋,绝不会让自己的钱被人拿走一分一毫,否则他就会施展出自己的无赖本领,势必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老李曾经做过县令,后来得罪了人丢了官位。他为了做生意找老张借了几百元钱,却被老张欺诈夺走了生意,欠的钱也必须还。为此他不得不送自己的侄儿去老张的学堂上学,实际上只是为了尽量拖延还款。老张一边紧催着还钱,一边提出让老李侄女为他做妾以便还账,老张现在的妻子就是用这种方法骗来的。

老李侄女李静与老张学生王德情投意合,老张在为自己谋算时,他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又破坏了李静弟弟李应和女学生龙凤的姻缘。老张逼得李静与龙凤不得不给人做妾,最终让有情人难成眷侣,还葬送了李静的性命,而老张最后却步步高升,活得越来越顺心如意。
老张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他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点,左右逢源,巧舌如簧,对人情世故的分寸掌握的十分得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无赖横行,像老张这样的小人,只要足够圆滑,他们运用自己的精明算计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一张欠条就能逼得人走投无路,甚至卖儿卖女。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当“流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合法有理”的手段去伤害他人时,被害人在那个时代想要讨回公道,简直比登天还难。

表现手法:人物大杂烩,各色人等一一出现,展示人物的多面性,将市井搬上“台面”
读《老张的哲学》,好似身入市井之中。这里有老实愚昧的农民、辛苦奔波的洋车夫、好坏参半的土乡绅、受过新教育的学生、旧式的文人、唯利是图的小商人、不上不下的巡警、任劳任怨的家庭妇女以及报社里的记者、传教的洋人、信耶稣的人、信佛的人、信神的人等等,老舍让他们一一出现,各自在各自的位置上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老舍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不是赋予他们单一的性格特征,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的多面性。比如乡绅孙八,他一出场读者就会下意识地将他与老张划为一派,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一定会是个欺压良善的坏人。可是,在后来的情节中,我们慢慢的就会把他定位于“傻好人”,一个没有主见、容易被诱惑、不够聪明、没有见识的小乡绅。他的人物形象从开头到结尾发生了一个大的反转,让人可恨可笑的同时又让人觉得他可怜。

《老张的哲学》所集中表现的是老张,在塑造他的恶棍形象时,不仅仅从他圆滑奸诈的角度着手。老张妻子的哥哥因为欠了老张钱,这才拿妹妹抵债。嫁给老张之后,只有在老张高兴时才能吃到一碗白米粥,一旦他稍不顺意,便会拳脚相向。老张不但对妻子吝啬,对自己也毫不放松,肚子饿时就喝口水,实在不行就给自己找个理由去孙八家蹭饭,三言两语就能哄得孙八让他吃得肚儿圆。
老张对女性的歧视是毫不掩饰的,吃着孙八媳妇做的饭,还要劝孙八再纳一房美妾,因为老张说孙八媳妇上不得台面。老张纳妾那天,他对着众位领着妾室来的宾客说:“让我们看看谁的鸟更好看。”在老张眼里,女性不仅仅是他的所有物,甚至不配当作人来看待。他把纳妾当作提高身份的一种手段,认为有了妾室的人才有资格进入政界。妾在他眼里不过装饰自己门面的一个物件,等他厌烦了,转手再卖给别人,还能再赚一笔钱。

在我看来,老张官位不高,军中没权,学问不行,他之所以能够敲诈那些地位比他高的人,欺压那些地位比他低的人,最大的原因是他利用与欺压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认账!无论是救世军军官龙树古,乡绅孙八,还是落魄官吏老李,农民老王,他们纵然知晓老张是一个无赖之徒,还是会认白纸黑字。
看老张,好似看市井中的无赖。他对下耍横强硬,对上讨好乖顺,对内严苛无情,对外圆滑无度,只要不伤及他自身的利益,他可以变成百种模样。一旦他的事情败露,他仗着自己“有理有据”,还能够全身而退,甚至赚个盆满钵满,付出代价的反而是那些遵守规则与道德的人。

批判意义:对“市民社会”爱之深,责之切
老舍家境贫困,他受人资助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后来又因贫困不得不退学,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公费的北京师范大学。五四运动开始的前一年,他已经从学校毕业,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一运动,但五四给他创作了成为作家的条件。正如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这篇文章所说的“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
可以说,老舍是真正从“市民社会”成长起来的作家,这也是他刻画的“平民”角色常常让我们感觉到特别亲近的原因。由于他的成长环境中充斥着各色各样的人,他既能看到下层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又能看到下层人民之间的冷漠与残害,所以他对笔下的“市民社会”既有同情,又有批判。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用幽默表现的讽刺,正是对这个社会丑恶、腐朽一面的揭露。

1、批判“金钱至上”主义,讽刺那些圆滑无度、精明利己的小市民
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为了省钱,他不仅虐待妻子,甚至做得到苛待自己。他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孙八待老张真诚无比,毫不怀疑,可老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从孙八身上榨取利益。在老张眼里,没有朋友,只有钱财。所有人都只是他获得更多利益的垫脚石,一旦失去用处,他可以毫不留恋的舍弃。老舍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塑造一个和老张相似的角色,丁务源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顾农场股东是否盈利,最后农场利润一步步下滑,他却运用精明的手段将农场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老舍去英国前,国内正乱,买官卖官,朝令夕改,钱财成了人最可靠的依傍。这也致使一部分人沦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金钱疯狂,平民阶层中也不乏一些人相互攻伐、相互残害。更为可恨的是,这些人不但没有受到惩治,反而混的风生水起。正义被邪恶打压,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面对着这样一个局面,老舍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担忧。如老张这样的市侩无赖就像这个社会的蛀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他们翻不起大的波浪,却一点点蚕食着这个社会。

2、讽刺市民阶层中的一些“傻好人“,被坏人利用而不自知
“傻好人”这个词很有意思,既不是完全的坏人,又绝非聪明的好人。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说:“好人有时候一经坏人劝说,会变得比坏人更坏”。孙八原先并不想纳妾,可是老张一说纳妾方便进入政界,他就连买卖妇女的行径都敢做了。孙八本人并不坏,甚至骨子里还有着较为严格的道德观念,可是他实则毫无主见。当老张原形毕露,孙八只能哑巴吃黄连,转头对叔父孙守备言听计从。
“傻好人”有个特点,特别容易相信别人,这也就意味着极其容易被人利用,甚至对别人的片面之词毫不怀疑。“老好人”常常选择伤害自己,“傻好人”则常常被坏人利用来伤害好人。老舍对人性看得很透,在利益面前,心志不坚定的人会在诱惑之下做出自己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这类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虎作伥,纵容了邪恶的滋生繁衍。

3、批判封建传统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
如果说《老张的哲学》中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感觉到人性的美,那么也就是李静姑母对李静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也是李静姑母身上体现着封建传统观念对国民的侵蚀。
前面我们说过,老李欠着老张钱,老张想用纳李静为妾来抵债。李静从小无父无母,老李待她如亲生,后来被城里的姑父姑母接了过去。姑父姑母无儿无女,待李静也是真心真意。李静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年龄已经到了22岁还未结婚。当姑母听说老张要纳李静为妾之后,她明知李静有心上人仍旧劝说她同意为妾。
在姑母心中,婚恋自由是不合规矩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只要女人能够找到一个养活自己的男人就是幸福的。当李静叔父死去,弟弟李应失踪之后,姑母因为觉得李静不嫁给老张是不知廉耻,她无情地断绝了和李静的关系。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李静,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接纳李静,无助的李静自杀了。

老舍在反映女性地位时,不仅通过老张对女性的贬低,还通过女性对自己的贬低来表现。姑母作为一个年过六十的女性,她骨子里有着封建传统观念留下的烙印,认为女性只能依附男性而活,认为女性婚恋自由就是不知廉耻,为了维护这种封建传统,她可以绝情到断绝亲情。
封建传统观念对人的腐蚀与奴役已经到了无需外界压迫的地步,一旦有人触犯他们的观念底线,人与人之间所表现的冷漠与残害可以无视血缘亲情。为了维护一种毒害人心的礼教而去压制人追求幸福的本能,甚至逼人走向绝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并且正在发生。
结语
1924年至1929年夏天,老舍正在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就是《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月报》。在去英国之前,老舍发表过几篇小说,但他真正开始创作生涯是在去英国后。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文学创作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更像是他长篇小说的补充。我们看到的那些洋车夫、小商人、巡警、教员、学生等等角色,他们都是市民社会中的小人物,老舍把他们一一“放大”,将他们更加清晰的推到读者面前,也让读者看到了《老张的哲学》中没有表现的那些更为阴暗肮脏的角落。
对于“市民社会”,老舍是深深同情的。他深知下层人民为了活下去有多么艰难,为他们叹息、不平。他也深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下层人民的生存艰难和一些人的冷漠自私,他看似在批判“市民社会”,实则是将矛头指向了旧中国的黑暗社会,指向了腐蚀民众的封建传统观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