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革命家身上,总能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读他们的传奇经历,我们能找回一些自我反思的灵感。
2011年,鲜少露面的老革命家汪东兴,破例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采访中,这位95岁的老人直言:“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了,但也越来越重利了,眼里只有钱的不在少数。”
此话一出,众人观点不一。
有人对此很是赞同,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今,不可否认的是,“钱”这个字被我们看的越来越重。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太过绝对,毕竟相比于钱,现在的人似乎更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那么,现在的人们究竟是不是像汪东兴老前辈所说的那样,“钻”到“钱眼”里了呢?
实际上,只要了解汪老经历的人,就会理解他的感慨和忧虑。
汪东兴老人接受采访
2011年,南方某报社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前国家副主席汪东兴。
汪老自1980年退休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几乎没有在媒体露过面。彼时却破例,在95岁高龄接受采访,让报社很意外,也感到惊喜。
外界对这位昔日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还是很关注的。
这采访是在汪老家里进行的,这对记者来说又是一个惊喜。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生活环境无疑是最直观的途径。
老人的家里很整洁、朴素,老一辈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让人印象深刻。
老人家的客厅挂着毛主席的墨宝,写的是王勃的送别诗。
汪老笑着说,除了这一个,毛主席还送了他自己的诗作《沁园春·雪》,被收藏着呢。
之后,老人把记者带到书房,然后就进入正题。
记者首先问了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那就是汪老退休之后的生活。老人笑了笑,开始娓娓道来。
汪老大部分时间就是看书,他谢绝不必要的活动,也不接待毫无瓜葛的官员,但他会接待江西弋阳老家的父老乡亲和干部,听他们说说家乡的发展情况。
汪老尤其关心老家地方志编纂的工作进展,每一次都会询问进度,甚至亲自参与一些审校工作。
在地方志付梓前,编纂负责人特别就内容征询汪老的意见,老人很认真地给出意见,还讲明理由,不带一点领导架子。
接着,汪老就讲起了他老家的革命事迹,一个是方志敏烈士,一个是余汉潮烈士。
他动情地讲起,他是在余汉潮的感召下,毅然参加革命的。多少年过去了,老人回忆起那段革命岁月仍然饱含深情,让在座的几个年轻人很受触动。
然后,汪老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突然话锋一转,提起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汪老感慨道,现代有不少人日子越过越好了,也越来越重私利轻公义了。
他直言,不少人满眼都是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这样很不好的,要出问题的。
汪老最后对在座的年轻人提出了殷殷希望,到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本,不能丢了精神。了解汪老的经历,就会明白汪老的良苦用心。
受到毛主席赏识
要说汪老的经历,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他十几岁就参加革命,后来入了党,参加红军,从普通战士一路做到第二野战医院政委,后来又进入中央领导班子。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发功进攻,中央决定转移到陕北。
当时,毛主席钦定了革命老资历的汪老来担任中央直属部队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任中央书记处警卫处处长,集中负责中央的外围安全。
转战陕北前,毛主席决定留下一支警卫部队,配合其他负责掩护主力撤离的友军,对追击的敌军搞侵袭干扰,给追击制造阻碍。
动身撤离前,毛主席把这项任务交给汪老负责。
任务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在中央指挥部大本营进行伏击追军,另一个是在敌军向延安进发途中在从面突袭。
大部队离开后,汪老就率领一个加强排,就地设伏,声东击西,跟追击的国民党军展开了具有迷惑性的游击战,硬是把战事拖延了12小时,为大部队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后来,就像毛主席预料的那样,敌军进入中央指挥部驻地,发现已经是一座空城,立即奔向延安。
汪老又带着部队跟在敌军后头,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时不时就集中火力搞一个突袭,这招非常奏效。
敌军很快就陷入了疲劳战,一方面白天要赶路以便在预定时间追击前方部队,另一方面因为应付后面汪老的部队搞突袭,无法好好休息,追击的速度就慢了不少。
更让敌军指挥官费解的是,他们搞不清楚汪老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人。
汪老的部队搞集中火力袭击,成功地迷惑了敌军,他们以为有不少部队在后面追着打,因此得时刻戒备,行动上也可是畏首畏尾,追击前方红军大部队的效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按照毛主席的建议,汪老在伏击敌军期间,还注意联系当地百姓,帮助当地人民收麦子,与群众打成一片。
任务完成回归大部队之后,汪老当面向毛主席做了回报。毛主席对汪老出色完成任务提出了表扬,对他的能力给予了肯定。
这一次任务之后,毛主席会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汪老负责,其中就包括接送他的重要客人,比如傅作义。
而汪老也没有辜负主席的信任,每次任务都出色完成。建国后,汪老担任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警卫处处长、公安部副部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等职务。
工作时有调动,但有一项任务一直没变过,那就是负责中南海的警务工作和毛主席的安保工作。
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负责,足见毛主席对汪老的器重与信任。汪老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做起事情来兢兢业业,有条不紊。
毛主席钦定的警卫员
负责中央机关的警务工作后,汪老执行的第一个外勤任务,就是跟随毛主席一起进京“赶考”,这一次任务意义重大——吹起我党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号角。
一路护送毛主席跟其他中央领导人进入颐和园附近的接待处,汪老又到香山毛主席的临时落脚点双清别墅进行摸排,部署警力,设立岗哨。
第二天,汪老就到颐和园把毛主席接到香山入住。
建国后,毛主席到苏联进行访问,他钦点汪老负责随行的安保任务。汪老接到任务后,立即与聂荣臻等军队领导一起制定具体部署。
部署工作做的非常细致:毛主席专列沿途设立多少岗哨,像桥梁、隧道等特殊地段部署多少警力,专列上安排多少警力,毛主席身边如何做好安全保障。
经过商量,汪老专门负责毛主席的贴身安保工作。
他把毛主席的专列,尤其是毛主席乘坐的车厢每一个角落都摸了个遍,又对乘车期间的各种细节做了周密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做事细致认真,是汪老一直以来的工作原则。在为中南海挑选医护人员等一般工作者时,汪老也是细致调查,摸清工作人员的底细,确认之后再录用。
汪老负责中南海的警卫工作期间,警务体系高效运行,中南海从没有出过乱子,中央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肯定。
而毛主席对汪老更是信任有加,无论到哪里他都会带上汪老。
比如到黄河流域去考察,回井冈山革命故地,到武汉长江沿岸调研,外出期间的安保都是由汪老负责的。
毛主席说:“他要跟着我走,我用他习惯了,也更放心。”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汪老后来得到晋升了。1958年,赴党校学习后,汪老被调到江西任副省长。两年后,毛主席突然把他调回北京。
当时是全国生活艰难期,但毛主席发现不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便宜,私拿公共财物。这种行为性质轻的是违纪,严重的那就是违法了。
毛主席见状,第一个想到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就是还在江西任职的汪老。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用汪老,他很放心。
汪老回京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成立了“整风小组”,对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然后召开会议,进行自我反省。
汪老主持的“整风运动”有理有节,犯了错误的干部都能交代问题并及时做纠正,此后再没有发生类似现象。毛主席对汪老的工作非常满意。
后来,汪老又升任国家副主席,进入中央领导班子。即便是再动荡年代,汪老仍然深得毛主席信赖,他是国家回归经济建设的正常轨道的大功臣。
大局已定之后,汪老功成身退,主动请辞。
退休之后,汪老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很少公开露面,但老人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和事都有深刻认识。
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滋生了重个人私利的不良习惯,这对社会影响很不好。于是就接受采访,直接指出来。
2015年,汪老因病去世。但他传奇的一生一直鼓励着晚辈后生。
结语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为革命事业流血奉献,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这种家国情怀令人敬仰。
他在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即便离开岗位,仍心系国家和社会,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可以说,汪老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这一课让我们受用一生!
作者:本草纲目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陈立旭.毛泽东与汪东兴[J].党史博采,2015,:19-24.
梁俊英.汪东兴的传奇人生[J].党史文苑,2014,:24-26.
汪东兴同志生平[N].人民日报,2015-08-28.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