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倒计时:民进党当局强推教改背后有何政治算计?

选战倒计时:民进党当局强推教改背后有何政治算计?

00:00
10:51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距离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还剩不到一个月,岛内政治气氛日趋紧张。民进党副手参选人萧美琴最近就两岸议题发表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她强调“维持现状是国际最大公约数”。

朱凤莲:两岸现状的本质,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在周三举行的国台办记者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在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提问时明确强调:“两岸现状的本质,在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分割的。”她进一步阐述,维持现状的真正意义在于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保护两岸关系不受这些势力的破坏。

国台办记者会

刘匡宇:两岸关系的现状必须基于法理、历史和政治的整体考量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匡宇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长期以来,台湾当局跟随美方在两岸议题上炒作,对两岸现状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他强调,理解两岸关系的现状必须基于法理、历史和政治的整体考量。在这个基础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容置疑,而两岸关系的本质应是共同谋求国家统一。

刘匡宇批判了民进党当局对两岸现状的故意曲解和否认,指出其将两岸目前的分裂状态视为“台海现状”。他认为,这种观点旨在固化当前的分裂状态,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本质上是对两岸同属“一中”政治关系的否认和扭曲。“进一步地,民进党当局不仅想固化这种分裂状态,还企图将其长期化,甚至永久化,以此拒绝与大陆的统一。”刘匡宇说。

刘匡宇同时分析了民进党利用“现状论”的策略,即,民进党的目的在于摘掉自身作为现状破坏者的帽子,将责任转嫁给中国大陆,同时将此与国际共识联系起来,为国际介入台海事务提供借口。民进党当局试图恶化两岸现状,通过升级对抗和冲突,寻求在各个方面从事实到法理上实现所谓“独立”。

台湾教改激辩:“去中国化”或致“历史失忆”

实际上,两岸现状的核心在于“一个中国”,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原则不仅涉及政治层面,也深刻影响着文化和教育领域。

台湾北一女中的区桂芝老师强烈批评台湾教育课纲的“去中国化”,因为这关乎两岸现状中的一个敏感和关键问题——即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的维系。

朱凤莲在周三的记者会上指出,尽管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试图割断两岸文化联结,但这无法改变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她表示,区老师的言论反映了岛内许多老师、家长和专家学者的心声,是正义之声。

她还指出,任何“去中国化”的做法,都无法改变台湾社会中深植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也无法割裂两岸的历史联系和同胞的血脉联系。她警告民进党当局的逆流而动、忘记祖先的行为,必将面临两岸同胞更强烈的反对。

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在“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记者会上发言

政治动因:台湾教育课纲的深层挑战

刘匡宇分析认为,教育是关乎长远的大计,背后的“去中国化”现象并非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政治动因的具体表现。他认为,这是民进党蔡当局系统谋划的“文化台独”“去中国化”策略的一部分。蔡英文政府虽不敢直接推行“法理台独”,却通过“文化台独”来削弱两岸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这种“破”与“立”的策略,旨在破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同时构建所谓的“台湾民族”主体性。

回首台湾过去20多年的教改,始终在台当局“去中国化”的幽灵原则指导下进行,这种倒行逆施所造成的恶果有两方面,刘匡宇指出,一方面,台当局试图斩断两岸历史联系的努力,包括修改历史课纲、淡化中国史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对“媚日史观”的宣扬。其次是改造台湾的“文化认同”,这主要表现为矮化汉语和重新定义“国文”,以及稀释国文经典,将之替换为所谓的“台湾文化”。

“比如,蔡当局通过‘立法’,将‘国语’贬为‘华语’,与闽南话、客家话、少数民族语言等并列为平行通用的‘官方语言’。”刘匡宇说。

刘匡宇:教育是决定未来的关键领域

在探讨有关岛内教育持续“去中国化”对两岸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时,刘匡宇指出,教育是决定未来的关键领域,而当前台湾的教育政策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在争夺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也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刘匡宇建议,一方面要保持对岛内各类“台独”及其变种形式的坚决反对和高压遏制,包括蔡英文的“新两国论”,赖清德“双独”组合的“务实台独论”,以及其在文教、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脱钩、断链和分离主义做法。

另一方面,要更多与岛内直接对话,无论是走过去,还是请进来。“要让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和首来族群体,通过切身体会,感悟到两岸文化认同的一致性与亲和力,持续建构两岸未来世代共同认知结构和利益基础。”刘匡宇说。

青年交流破冰:台湾当局政策逆流无阻两岸融合

台湾教育课纲中的“去中国化”问题与近期两岸交流活动的增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新闻注意到,2023年,两岸交流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创新等领域,为台湾青年提供了亲身体验大陆发展的机会。如在广东,11月30日,随着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电竞联赛总决赛在深圳落下帷幕,深圳海峡两岸交流融合月圆满收官。交流融合月30多项活动受到两岸同胞广泛关注,岛内各界2000余人参加。

朱凤莲指出,很多台湾青年第一次来到大陆。他们共同的一个感受就是三个字:“不一样”。许多台湾青年第一次来大陆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岛内的负面信息不同。她强调,大陆的发展、进步以及大陆同胞的友善和热情,改变了一些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看法,他们希望未来能更频繁地访问大陆。她呼吁,不应让岛内的负面信息限制了对大陆的认识和想象。

刘匡宇分析称,大陆方面积极推动的两岸交流活动,尤其是针对青年的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台湾青年亲身体验大陆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有助于打破由“去中国化”教育政策带来的偏见和隔阂。

在谈到岛内阻挠两岸交流的行为时,刘匡宇说:“民进党当局对两岸正常交流的持续阻挠,不仅影响了两岸交流的质量,还可能对台湾青年的世界观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他补充说:“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项目,我们仍然可以在两岸青年之间建立起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他强调,应对这种状况的策略包括坚决反对和遏制岛内各种“台独”行为,同时加强与岛内民众的直接对话,特别是青年和首次来大陆的群体,通过切身体验感受两岸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和亲和力。

这种做法有助于建构两岸未来世代的共同认知结构和利益基础,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融合,“这对于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去中国化’教育政策和岛内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阻挠两岸交流的背景下。”刘匡宇说。

作者|田鑫,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段晓卿,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