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首都 连通未来──北京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数字首都 连通未来──北京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00:00
17:14

数字技术是一张网,经济发展是一盘棋。落子精准,以势制胜。

“十四五”以来,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在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关键算法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通用视觉和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芯研究院已获批牵头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还计划建设“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总量达612TB的高质量大数据集模型发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百度的“文心一言”和智谱华章的“智谱清言”等15个大模型产品已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正式上线,这些产品在全国大模型产品总数中占比超过了80%;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已启动500平方公里建设,部署智能网联乘用车、智能网联客运巴士、无人配送车、无人零售车等八大场景739台自动驾驶车辆在区内测试使用,构建新一代数字出行“一张网”,展现了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的态势。

数字经济业态不断涌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为首都社会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极。2023年前三季度,标杆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所明确的九大类131项细分任务已完成105项,完成率80.15%。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4060亿元,同比增长 8.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4.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226.7亿元,增长10.6%。抢眼的数据展现出北京以数字创新为引领,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的豪迈步伐。

政策支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支撑,如何发现数据蕴含的价值,北京市通过政策引领,激活数据要素市场。

11月23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局长姜广智介绍,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实现牌照落地,发放27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数据交易规模超过20亿元。

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和政策清单;出台数据资产首登记、首交易、首入表和首开放等创新的奖励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得益于政策引领,北京测绘设计院完成全国首笔空间数据交易。六家医院数据流通交易在全国率先破冰,其中积水潭医院实现骨科手术机器人数据估值1000万元入股。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表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北京市数据流通领域和推动数字贸易、推进数据跨境发展的重要桥梁。随着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在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迎来融合发展机遇,并逐步转化成为激发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

新时期,北京正加速打造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推动数据训练基地、区块链枢纽节点等重大项目落地,在自动驾驶、医疗和大模型训练领域推行监管沙盒和市场准入白名单机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央国企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数据总部在这里落地。

数字经济集群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一批具有大量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其中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如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也有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如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还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端,如基因编辑新型核酸酶、新一代“人造太阳”;更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如北斗卫星通信民用场景、新型基因测序仪等。北京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爆发式增长得益于这片土地上创新要素的厚积薄发。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显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排名中,北京已两年蝉联全球第三;在科研城市排名中,北京在化学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农业兽医和食品科学、工程等6个学科中排名全球第一。

深厚的创新能力给北京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北京市加快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市已有103家企业完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智转型”行动,支持551家专精特新企业大幅度提升数字化水平,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北京市正加紧完善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核心的规则制度体系,超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断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大力发展量子信息、互联网3.0等未来产业,持续提升数字人才的规模和质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丰富的创新人才和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拓展创造了非常宽松的条件。这种创新环境不仅能帮助传统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有助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为了更好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子空间”,北京已经开始着手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据北京市经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已经构建了高达1.2万P的总算力供给规模,相当于数百万台高性能电脑的算力总和。强大的算力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北京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智能化“新跃迁”

冬日的北京,阳光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也映射出这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耀眼光芒。从古老的胡同到繁华的CBD,从东部的中关村到西部的大数据基地,见证着数字技术创新给产业升级带来的“新跃迁”。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场景丰富多彩。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公交车位置、交通拥堵情况,智能交通信号灯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调节,提高了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

在医疗健康领域,医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病例分析和疾病预测,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线上挂号、预约检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在教育领域,大、中、小学校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普及了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在文化娱乐领域,数字经济支持了数字内容创作和传播,推动了数字影视、游戏、音乐等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这些场景都展现了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美好。

来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这里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引领金融行业的变革。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银行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信贷审批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和便捷性。

在通州城市副中心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处,一座占地68平方公里的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已经投入使用,这里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区块链中心等一应俱全,形成了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先行区将给京津冀地区的数字经济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红利”,同时也将吸引大量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探索数字经济的未来。

拓展消费场景,点亮数字消费“科技范”

在通州区的道路上,一辆辆“头顶”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通行,市民通过手机终端预订,或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务,这正是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启的智慧出行新方式。

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介绍,“自动驾驶技术将是未来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北京提前进行布局并给企业留出很大的测试空间,让车可以到真实世界里接受挑战,从而进行研发迭代,推动无人驾驶走入现实生活。”

如今,数字生活已经走进首都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北京已部署22家车企测试739辆自动驾驶车辆,累计为大众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200万人次;漫步在北京各个城区,点开智慧旅游地图,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扑面而来;大型商场超市,自助收银台省去市民排队等待时间;线上购物,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通过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下单、快递直接送货到家,非常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办理医保业务已经成为新常态,患者通过线上平台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就医、查询诊断结果等,极大减轻了市民的医疗负担。

一体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数字化服务体系弥合大众“数字鸿沟”,这些实实在在的智慧便利,不断增强着群众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极大地擦亮了民生幸福底色。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北京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升级需求,构建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北京市制定了《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完成全市24家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的认定工作。

三年多来,北京连续开展数字经济体验周,开展数字消费系列活动,释放“故宫以东”文化IP效能,深化“IP+文创+新消费”商业模式。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活动,深化了首都文旅市场的消费格局,点亮数字消费“科技范”。

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激活民企“新动能”

位于北京大兴机场临空区的某现代物流基地近日投入运营,项目的提出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原来办一场活动至少要提前6个月,这次比预期快了3个月就完成了审批。”这样的速度得益于大兴区“拿地即开工”的政策。

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北京市整合政府各部门服务,全面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办事标准,企业开办和退出、不动产交易、纳税等领域事项实现1天办结。

在经历了6个版本压茬、迭代升级后,北京营商环境开启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要求的改革。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北京服务”,该文件清晰勾勒出未来北京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标志着营商环境进入全面整体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在北京,平均每天会诞生900多家经营主体,注册337家科技型企业。在新阶段,北京将建设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等六大环境,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等八大行动,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北京服务”,让企业和老百姓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北京服务”是新时代营商环境的升级版。越来越方便的政务服务已成为“北京服务”这块金字招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企业在北京经商、员工在北京生活,所感受到的服务远不止政务服务这一类,“北京服务”向着更广领域拓展。

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正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加快建设,北京市海淀区将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深化落实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多措并举汇聚政策、空间、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产业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开放协作,助力全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北京数字经济热潮中,我们看到了科技与历史的交融,看到了创新与传统的碰撞。这座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数不尽的科技创新企业在迅速发展,他们用科技的力量,为这座城市描绘出了一幅未来派的科幻画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