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2023大公国际年度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 社会信用体系赋能数字化国际化发展”为主题。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在视频连线中表示,要建成金融强国,就必须推动改革,要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三化”道路。
12月12日,“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2023大公国际年度论坛”在京举办。实习生何晓月摄影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实习生何晓月摄影
吴晓求介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金融强国,这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改革和政策设计,都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
金融强国有哪些判断标准?吴晓求认为,一是国际化,包括本币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等,尤其强调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二是资源配置效率高,能够跨越国界,也能够在全国集聚资源;三是金融业态和功能多元化;四是有风险控制能力和识别能力,在危机出现后,还有再生能力。
吴晓求表示,相较于经济强国、军事强国、教育强国,金融强国建设更难。因为金融强国的基石在于国家软实力。金融活动本质上是契约活动,中心在于信任。所以要成为金融强国,必须树立法治权威性,维护契约精神,保证信息透明度。
他指出,要建成金融强国,必须推动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解决金融效果、弹性、多样性、配置能力的问题,要走金融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三化”道路。其中,金融的法治化主要是解决政策性基础,也是投资者信心的来源。既要有完整的法制,又要有社会契约精神,才能做到信息透明。
“金融强国以国家软实力为基础,关乎国家信用。从现代金融基础架构来看,征信业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征信透明度是比较薄弱的一环,未来应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吴晓求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