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

00:00
08:58

12月1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8家。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占全国比重为13.5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根据今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已将科技部组织拟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哪些方面着重发力,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吴家喜表示,将推动国家高新区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探索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高效协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178家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发展总体向好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发挥着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近年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为新时期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家喜介绍,2022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4.3%的GDP,贡献了全国13.6%的税收。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高新”动力,178家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发展总体向好。

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占全国比重为13.50%;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7.66万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总额3.32万亿元,经济运行持续企稳。

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前三季度,东部70家国家高新区、中部49家国家高新区工业生产恢复较好,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14万亿元、5.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3.74%;西部43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万亿元,同比增长0.52%;东北16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5.17亿元,同比增长14.72%。

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率先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包括要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其中,推动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国家高新区布局。引导园区通过联合共建、跨境合作等方式,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鼓励高新区探索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同联动的关键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李有平介绍。

引导更多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阵地。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2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约占全国178家高新区的1/6,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上市企业498家,独角兽企业108家,营收超千亿的企业11家,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3年1月—10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6.7万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169.6亿元,占全市47.8%;实现研发费用3175.9亿元,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约26.15万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8.8%。

吴家喜介绍,国家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7家国家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共同打造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长三角36家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全国一半,粤港澳大湾区14家国家高新区催生了先进材料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

吴家喜表示,将推动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跨区域合作。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高水平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国家高新区通过联盟等方式,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政策互通。引导国家高新区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推广东西合作、南北互动机制。支持东部国家高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设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产业转移示范平台。引导更多国家高新区通过园区共建、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方式,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吴家喜提到。

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国家高新区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占国家高新区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近三成;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电子信息类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超过40%。

李有平介绍,约50%的国家高新区部署数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设立数字产业促进机构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60%的高新区已经建成城市级数据中心,近70%的高新区建设了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超过80%的高新区建设了城市级云计算平台。

李有平表示,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与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加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深入建设数字园区。加快推进园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23吨标准煤,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0家国家高新区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家获批碳达峰试点园区,9家获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14家获批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聚焦绿色技术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低碳服务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应用场景。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力度,提高绿色碳汇能力。”李有平表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