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9周年,工程累计调水超67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4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
工程通水以来,水利部指导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全力做好汛期、冰期、重大活动等特殊重要时期安全输水工作,经受了极寒天气、郑州“7·20”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有效应对“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快速完成水毁工程应急抢修,恢复正常供水。推进水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落地,通水以来,中线供水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Ш类标准。
水利部建立完善水资源调度会商机制,充分利用工程输水能力,向北方多调水、增供水。2021、2023年丹江口水库两次蓄水达到170米设计水位,有力提高京津冀豫地区供水保证率,增加汉江中下游补水量和中线工程生态补水量。
南水北调水已由规划的辅助水源成为受水区的主力水源,北京城区7成以上、天津市主城区几乎全部供水为南水北调水;河南省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基本告别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东线一期工程构建了山东省“T”字型骨干水网,东线北延工程将东线一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展至河北、天津,助力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今年7月,中线一期工程实施通水以来第4次加大流量输水,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2017、2018年山东大旱期间,东线一期工程成为青岛、烟台等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生态补水超98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工程累计向华北地区生态补水59.75亿立方米,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中线工程助力永定河在2021年实现865公里河道25年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东线北延工程向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在2022、2023年实现百年来连续2次全线水流贯通。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促进受水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按照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49.6立方米计算,工程累计超670亿立方米调水量相当于有力支撑了北方地区13.5万亿元的GDP增长。9年来,工程累计向京津冀地区供水376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水资源保障。
记者获悉,下一步,水利部将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东线二期工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加快构建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不断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