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减肥减出缺铁性贫血,面黄肌瘦,异常苍老,营养医师建议这样养回来……

节食减肥减出缺铁性贫血,面黄肌瘦,异常苍老,营养医师建议这样养回来……

00:00
07:26

一、案例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向往匀称的健康身材,减重逐渐成为青中年人群的一大需求。目前涌现了多种减重方法并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33岁的王女士便选择了大热的“16+8”减重法,然而在采用此种减重法半年后,王女士出现了面色萎黄、脱发、皮肤干燥、月经延期、身体困倦、排便周期延长等多种症状,遂来我院营养科就诊。仔细询问王女士日常饮食后发现,王女士三餐膳食均以玉米、鸡蛋为主,几乎无菜、肉摄入,导致机体出现显著营养不良,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王女士血红蛋白仅80g/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形态,微量元素铁及血清铁蛋白均缺乏,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二、营养与缺铁性贫血

铁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具有参与体内氧的运送、组织呼吸、维持正常造血及维持免疫的功能。它在人体内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别是功能铁和贮存铁,功能铁主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酶等;贮存铁主要是以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于肝、脾和骨髓中。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储铁不足、铁摄入减少、铁丢失过多和 吸收减少、生长发育过快等导致。王女士由于长期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铁摄入量不足以满足人体需求,体内铁储备就会减少甚至枯竭,若未干预,最后将发展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它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并引起体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口腔炎症、异食癖、匙状指等症状,且缺铁会引起一些妊娠并发症,如早产,甚至导致婴幼儿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行为障碍。

三、中医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缺铁性贫血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等范畴,以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故贫血的发生与心、脾、肝、肾的功能失调、脏腑虚损有着密切联系。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输布, 从而滋养全身。可见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对血的生成最为重要。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 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

四、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 口服铁剂治疗】

铁剂的种类很多,一般以口服无机铁盐最为经济、有效,方便易行,且二价铁盐比三价铁盐更易吸收。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中成药健脾生血片中同样含有铁,且对胃肠刺激相对较小。。

在口服补充铁剂时应注意:

①因铁剂大多影响食欲,服药时间可选择两餐之间或餐后,也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

②可同时搭配维生素C或含量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柚子、橙子、柠檬等,可促进铁的吸收;

③高汤、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不宜在补铁治疗期间食用,铁剂要避免和茶水、咖啡、豆浆、苏打饼干、红薯同时服用;

④避免与含鞣酸较多的蔬果同时服用,如柿子、山楂、石榴、桃子等;一些干果类食物如桃仁、杏仁等,以及海带、胡萝卜、黄瓜等碱性食物均可影响铁剂的吸收,应避免与铁剂同时服用;

⑤补铁不仅要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还要补充储存铁,故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还应继续治疗3-6个月。

【2、静脉补铁】

非首选,仅用于口服铁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3.调整膳食结构,丰富食物种类】

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其中血红素铁来源于红肉等动物性食物,其吸收率可达15%~35%;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低,通常在10%以下。补血中医为象形医学, 根据形象化类比原理, 可食用下列食品预防缺铁:

①动物血: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质干扰,可选用“以血补血”的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食品进行预防和治疗;

②动物肝脏:基于中医脏象理论“肝主藏血”, 肝脏能调节血量,每100克猪肝约含铁25mg。

除此之外,豆类及食用菌种铁含量较高,如黄豆、木耳、猴头菌、灵芝、平菇, 香菇,每100克木耳约含铁185mg。海产品如海鱼、海虾、紫菜、海蜇等水产品也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4、药膳食疗】

猪肝菠菜汤

猪肝50克,菠菜100克。锅内水烧开放少许姜片及盐,放入猪肝和菠菜,水沸肝熟,即可喝汤食猪肝及菠菜。功效:养血补血。注意:菠菜含草酸高影响铁吸收,要焯水后再烹饪。

归参炖母鸡

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再将鸡放入砂锅内,加入葱、生姜、料酒、食盐、清水各适量,再将砂锅置于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煨炖,直到鸡肉烂即成。功效:益气养血。

除以上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分析缺铁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病因治疗措施,如本案例患者便是采用了不当的减重方法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于超重肥胖者,减重是必要的,如何在保持机体健康代谢的同时科学减重,可于我院营养门诊就诊咨询。

参考文献:

[1]邹尧, 竺晓凡. 缺铁性贫血.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25: 158-160.

[2]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J]. 营养学报,2019,41:417-426.

[3]郎海燕, 陈信义, 杨文华. 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487-3492.

END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关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或数字: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睡眠、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