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COP28︱能源转型全球开始行动起来

直击COP28︱能源转型全球开始行动起来

00:00
06:4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进程已过大半。本次COP28效率较高,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协议和宣言达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在12月2日宣布的两项能源转型相关的宣言。12月10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就能源转型相关宣言视频连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

“不打领带,可节约降温2度耗费的能源”

在正式连线之前,曾少军向记者表明了没打领带的原因,“我们低碳界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一条领带能让体感升温2度。那么我们作为低碳人,要应对气候变化,就不打领带,那就节约了要降温2度耗费的能源,这就是用实际生活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

“没有过多停留与争吵,而是已经行动起来了”

已经参加过16次COP的曾少军谈及此次参加COP28最明显的感受时表示,总体感觉这次会议的核心词汇是“行动”。

“这次COP28上,从政府组织到企业机构,再到非营利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等,大家都在呼吁要行动起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迫在眉睫,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

和以往相比,曾少军观察到,本届COP28不管是在资金机制,还是在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更具体的框架协议和交流合作,“这次会议的整体实际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1992年以来,实际上整个国际气候的合作机制或者说治理机制,长期停留在一些原则制定上,怎样共同承担有区别的责任,停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各自责任划分上的争论。但是这一次会议以来,大家更多的是通过资金、技术、产品等各种方式,开始推进合作。”曾少军表示。

“没有过多停留在原则层面的争吵拖延进程,而是已经行动起来了。”

焦点一:三倍可再生能源装机以及两倍能效目标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宣言》,中国为什么还未签署?

12月2日宣布的两项能源转型相关的宣言无疑是此次气候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当天,116个国家签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宣言》,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022年的3倍,即装机超过110亿千瓦;每年提高能效的速度加快一倍,即从2%到4%。不过中国的身影暂时缺位。

“中国虽然还未签署,但是已经用实际行动在做了。”曾少军表示,大会宣言舆论场中的缺席,并不意味着中方没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实上,中国的外贸“新三样”已经是外贸领域靓丽的三张名片,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电池、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板做得非常好。

同时,曾少军表示,从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来看,中国近四五年以来,新能源装机量、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投资额稳居世界第一。确实,以2022年为例,中国新增风电3763万千瓦,光伏8741万千瓦,分别占全球风电、光伏装机的45.6%和48.5%,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增新能源装机都在中国。今年1至10月,中国新增风电装机3731万千瓦,光伏1.43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将继续创新高。

曾少军进一步指出,中国一直是低碳减排的先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坚持气候道义问题上,也做出了一个大国应该做的表率,比如提出“双碳”目标,“所以我们不需要靠文字上的,签署一个宣言文件。我们在做,而且做得非常好。”

焦点二:化石能源,“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

在COP28上,另一项争议焦点是化石能源的退出速度,“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且最终措辞怎样体现在“全球盘点”中,也有待接下来的谈判来揭晓。

曾少军表示,关于化石能源退出速度的争议由来已久。我们在能源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化石能源的能源密度是最高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化石能源应该是逐步减少使用比例,“更多的将化石能源往材料化方向,而不是往能源化方向寻找出路,应该持有这样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方法。”

曾少军进一步强调,“淘汰”这个词太重了。一方面现在我们的能源结构还做不到根本性地替代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即使是我们往低碳能源过渡,但是因为低碳能源本身存在间歇式波动和不稳定因素,即使在多能互补且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背景下,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化石能源作为调峰调压的稳定电源支撑。

曾少军强调一个观点,新能源要跟传统能源实行包容式发展,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因为,任何一种能源产业的背后都是庞大的技术设备和民生就业,要进一步看到能源产业背后实实在在的从业者的家庭生活,“引用社科院潘家华老师的一句话,我们追求的低碳要是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低碳,而不是牺牲人们幸福指数的低碳。同样道理,在传统能源跟新能源的替代过程中,也要践行这种原则。”

曾少军表示,我们国家在能源转型上思路非常清晰,提出“先立后破”,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好转型节奏,实现不同能源种类间的平稳过渡。总之,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化石能源逐步减少,也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细化到我国电力系统应该怎样平衡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时,曾少军强调,要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首先,一定要以储能为核心。没有储能为核心,没有任何一种新能源能够独立地担当新能源革命的重任;其次,一定是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这是未来的方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热储能、氢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形式发展,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并举,积极发展源网荷储控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同时创新储能产业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