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民政部、全国妇联召开“推进移风易俗 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
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近年来,民政部以婚俗改革为抓手,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有效减轻了群众婚嫁负担,文明健康婚俗新风正逐步形成。
王金华表示,一是扎实开展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分两批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指导各实验区在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治理婚俗领域不正之风、培育文明健康婚俗理念等方面探索经验、打造样板,相关试点地区已形成较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各级民政部门也主动作为,确定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实验单位。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创建各类实验单位1806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层层抓婚俗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是认真做好突出问题治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切实减轻群众婚嫁活动负担,各地建机制、定分工、明责任、立规矩,形成了推动问题治理的有效合力。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用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和村规民约、家宴中心、合约食堂、红黑榜等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婚姻当事人抵制大操大办、随礼攀比、低俗婚闹等行为。常态化选树一批婚事新办简办、“低彩礼”和“零彩礼”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逐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目前,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甘肃、重庆、四川等许多地方已公布了彩礼、随礼等倡导性标准。河北省河间市、江西省贵溪市等通过突出问题治理,当地婚事花费平均分别减少7-15万元和6万元左右。
三是着力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各地民政部门依托婚姻登记机关,与妇联等单位积极探索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2022年度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总数比2020年度下降43.79%。同时,为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提升夫妻化解婚姻危机、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技巧,各地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当事人分类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婚前辅导和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服务。目前,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覆盖率已接近90%。浙江、广东、内蒙古、辽宁、重庆、陕西等地还探索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向线上或基层乡镇、村延伸,扩大了覆盖面,充分发挥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作用。据统计,2023年各地已提供各类婚姻家庭辅导服务300多万人次。
四是改革创新婚俗礼仪。为倡树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各地大力创新、优化服务,设立室内、室外颁证场地,大力推行集体婚礼、慈善婚礼,邀请政府领导、社会名人、模范代表等作为特邀颁证员,鼓励邀请当事人双方父母、亲朋好友到场见证婚礼活动,组织新婚当事人共栽“甜蜜树”,共育“幸福林”,或者到福利院慰问看望老人、儿童,增强新婚当事人对婚姻的庄重感和神圣感,减轻群众负担。据统计,全国现有室外颁证基地687个。仅2023年,各地已开展集体颁证活动近1.2万次,服务40.3万人次;组织集体婚礼活动1625场,服务5.71万人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选择参加颁证活动和集体婚礼、公益慈善活动,婚事新办简办新风尚正在形成。
五是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为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婚姻理念,各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传承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在婚姻登记机关内部设置婚姻文化墙、文化长廊或婚俗文化展厅等,为当事人上好正向婚姻家庭价值观第一课。目前,全国有婚姻文化墙、婚姻文化廊等1330处。部分地区还因地制宜创制婚俗改革类小品、评剧、快板等文化产品,大力宣传文明向上婚姻家庭文化,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好评。
此外,王金华还介绍,各地还积极探索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根据婚姻当事人需要,拓展服务功能,设置婚姻登记、恋爱交友、户外颁证、集体婚礼、婚礼度假、摄影摄像、简约婚宴、婚礼彩票、文旅产品、婚俗文化展示等场所或服务项目,有的地方还设置了金婚、银婚等打卡地,为婚姻当事人提供最美环境、最优服务,把婚姻登记机关打造成一站式、综合性婚姻服务场所,满足婚姻当事人办理登记、婚礼、婚庆等需要。
王金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大力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理念,积极培树文明健康婚俗文化,进一步发挥婚俗改革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优化婚姻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继续与相关部门一起做好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广泛开展相关案件普法宣传,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