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它100岁了!身为杭州人,或许你知道“杭剧”吗?

今年,它100岁了!身为杭州人,或许你知道“杭剧”吗?

00:00
04:36

刚刚过去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有一部戏演到了温州分会场,但是却拥有纯正的“杭州血脉”——由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出品的杭剧现代戏作品《男人立正》

这部2020年首演的剧目,知道的观众并不多。甚至有温州的观众也在现场发问,杭剧是什么剧?杭州竟然有自己的剧种吗?

是的,这门戏曲艺术,今年100岁了。

杭剧最大的特色,便是表演中的唱、念均以杭州官话为基础,算是一门正宗的杭州文艺土特产。

它有个更古早的源头——宣卷。所谓的宣卷,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宗教说唱艺术。宣卷始于元明,宣卷调仅以木鱼击拍,一人独唱,众人合唱一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为劝人为善。到了清朝晚期,杭州宣卷一度在杭州市区及周边郊区极为流行。

从一种说唱艺术跃升为表演艺术,杭剧的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1923年。

1923年6月,杭州宣卷艺人裘逢春、方吉鹏、金月红等人,在观摩了扬剧凤鸣社的演出后,大受启发,于当年8月组成了民乐社,这是杭剧第一个正式的演出团体。

民乐社排演了根据杭州民间故事改编的剧目《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第二年的1月,《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在杭州大世界公演,大受欢迎。随后,民乐社进驻上海大世界,聘请京剧教师教习表演,并移植了大量的京剧剧目。

杭剧折子戏《断桥》

杭剧的初期并没有女演员,直到1926年才实行男女合演,这才有了金艳芳、周筱红、董九凤和“三英一牡丹”等名角。

此时的杭剧,仍然被称作武林调,演出的戏班子则被称作武林班。

这个称呼看着像是一个武林帮派,但熟悉杭州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因为杭州古称武林,所以得名。

直到1932年,有了杭剧春秋社这样的演出团体,这才开始有了“杭剧”这个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武林班才正式定名为杭剧。

1958年,杭州杭剧一团与二团合并为杭州杭剧团。

1962年杭剧移植了孟超新编昆剧《李慧娘》,以无伴奏人声哼鸣渲染气氛,一段“游魂调”婉丽缠绵,优美动听,十分感人。1963年元旦前夕在胜利剧院首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看了演出后,十分高兴地说:“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银瓶》、《李慧娘》的先后演出,让杭剧一度有了存活下去的生机。同年,编导吴平创作演出了《雷锋》、《王杰》,改编演出了《年青一代》、《雪里红梅》等现代戏。

“文化大革命”开始,《李慧娘》受到批判。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虽然1973年成立了杭剧改革组,意在重新振兴杭剧,但杭剧失传的大势,依旧不可逆转。

2009年,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和杭州黄龙越剧团为班底,恢复建立杭州杭剧团和黄龙杭剧团,创排了《新龙凤锁》、《永远的雷锋》等新剧目。

1982年著名杭剧演员陈谊君举办杭剧知识讲座

杭剧《双下山》

不仅仅成名晚,中断久,杭剧面临的现状是:再不抓紧抢救,就将失传。

2005年5月30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其中就包括了杭剧。

杭剧虽为地方戏曲剧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杭剧所唱曲调有“平板”、“大陆调”、“游魂调”、“大经调”、“小经调”、“杭州摊簧”等。曲调悠扬质朴,唱腔粗犷高亢,其中大陆调影响深远,后为扬剧、锡剧、甬剧、越剧等姊妹艺术吸纳。

各位橙友,对于这个100岁的杭州血统艺术剧种,你或许有听说过吗?

欢迎来评论里跟我们聊一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