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首店如何走得更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是重要课题

专家观点|首店如何走得更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是重要课题

00:00
02:53

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共迎来718家品牌首店落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6.6%,首店政策引导效应显著。7月5日,“品创·全球品牌节2023”在北京启动。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在开幕式上表示,北京已成为国际品牌首选地,2021年以来,北京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首都消费市场“高科技、大平台、多商圈、重品质、强保障”优势特点不断凸显。业内专家认为,“首店经济”的发达程度反映着城市的消费活力,京城首店“多点开花”是多方因素促成的,长久保持品牌的活力和竞争力是重要课题。

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北京打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城市的商业品牌丰富度和品牌引领性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北京需要更多的国际品牌,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有影响力的本地特色品牌。从消费需求来看,从前消费者逛街可能更多是为了购物,在很多时候品牌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或许不影响大家逛街购物的热情。而现在消费者逛街则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多种多样的首店进入北京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赖阳同时提到,众多首店进入北京是多方因素促成的,比如北京的国际化,文化、政治方面的引领性,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品位比较高,这些都是首店生长的“沃土”。

和弘咨询总经理、和君咨询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表示,众多首店扎堆亮相北京,主要还是因为北京的影响力,而“首店经济”的发达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

持续引入高质量首店的同时,如何长久保持品牌的活力和竞争力是相关各方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店不在多,而是要把每个都做精。一旦门店多起来,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对于品牌来说,可能会是负累。”赖阳表示,目前消费者习惯逐渐向线上转移,门店作为和消费者沟通交流的渠道,应该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文化认同,增强客户黏性。

文志宏认为,“首店经济”要想更长远发展,相关方应该有系统性的规划,在首店品牌和业态选择方面应该有筛选标准;对于首店自身而言,在进入北京市场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商圈是否适合品牌调性和定位,并且在市场选址落定之后,持续关注后续运营和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