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海外华人,在马来西亚居住的人多达六七百万,让不少前去旅游的人都忍不住感慨:处处是“乡音”,仿佛出了一个“假国”。
这里居住的华人的确是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堪称马来西亚第二大种群,他们在经济上甚至占据主导地位,贡献了90%的税收。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存处境十分尴尬,数量也在锐减,屡屡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的他们只能沦为“二等公民”。
那么,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频频遭受歧视?他们未来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马来人优先”
今年,曾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迪发起了《马来人宣言》,将“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再次重申。
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华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个近百岁的老人依然保持着一个政治家的攻击性,冷嘲热讽,咄咄逼人。
他直言马来西亚华人无法融入这个国家,是因为他们一直拿着筷子吃饭,而不是直接用手吃。
这些言辞自然是吹毛求疵,颠倒是非,但可以看得出这个国家的“主流思想”。
那就是除了“马来原住民”,其他一切群体都属于“二等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权利。而这一切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华人。
当然,他们不止停留在口头宣传上,更是直接用法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将这些严重不公平的政策明目张胆地写进入了法律之中。
马来人是拥有特权的,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公共资源方面,也是一切以马来人优先。
比如,教育资源就是将天平严重倾斜到了马来人身上,大学高校的招生中,应该将70%的名额留给马来人。
而剩下的只有30%,是留给包括华人在内的群体的,其中的竞争力度可想而知。
当然了,像是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在“原住民”这里则是有着免费的大好政策的。
而在华人这里,一切又都变得高额,简直就是变相压榨华人。
除此之外,在经济方面贡献了巨大能量的华人们也必须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家公司都不得不雇马来人,而且占比要达到30%。
如此堂而皇之的种族歧视也是让人开了眼。
虽然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保障了“土著”的权益,但严重侵害了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种群的利益,更让马来西亚的种族问题矛盾激发。
而这个多元化的国家很有可能因为某些政治家的“诡论”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敏感的种族关系自然需要融洽解决,而不是滥用法律特权。
本该宣扬全体公民平等的法律,如今却成为“土著”的专属保护网,这难免会让这些不同的民族之间加深鸿沟。
要知道,马来西亚的今日繁荣可是离不开华人的推动的。
如果将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华人“赶尽杀绝”,那么也就让人不得不为它的走向与未来感到担忧。
那么,这个国家的华人因而何来?“土著”为何对他们有如此大的敌意呢?
马来西亚华人的由来
许多人对马来西亚华人的了解主要是源自“下南洋”。
的确,在这些向东南亚地区迁移的中国人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福建人与广东人居多。
但实际上,在如今的马来西亚,华人的组成大致是分成两种的。
第一种是从明代初期因为战争原因,留在此处的。
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郑和下西洋,途径该地,因为某些原因而留下了不少人。
后来,这些人就在此处结婚生子,繁衍下去,并结合当地的文化而衍生出了“娘惹峇峇族”。
另外一种就是来自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移民了。
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马来半岛需要大量的工人发展种植业与工业,生活无以为继的贫民们则就势向南迁居。
也是这个时候,马来西亚华人的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由来。
他们在这片国土生生不息,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权利。
而所谓的马来人,一般指的是他们的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沿着亚洲内陆南下。
只是迁徙的顺序不同而已,先来者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他们则对后来者进行了限制与打压。
只想要求生存的华人一直以来默默行事,却始终消除不了两大种群之间的芥蒂。
反而随着华人们的日益崛起,马来人愈发感到威胁,从而使得矛盾更加恶化。
放眼整个马来西亚,马来人的数量自然是最多的,占比达到70%,而华人也就20%多。
但华人却掌握了经济大动脉,对于马来西亚的经济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特别是那些华人创办的企业就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大约有90%的税收是来自华人企业。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几乎是靠着华人企业供养起来的。
在马来西亚的企业大大小小大约有六十万家,而其中有4/5的企业是由华人控股的。
在这个国家的富豪榜上,华人更是占比高达75%。
害怕在经济上被“拿捏”的马来人自然忌惮华人,他们在政治上更加将华人赶到角落里,让华人逐渐边缘化。
特别是“五一三事件”的爆发,更是让马来执政人彻底“暴走”,制定全面的政策以“围剿”华人以及其他的族群,从而彻底将马来人的至上权力进行了保障。
生怕被“后来者居上”的马来人不仅剥夺了华人的政治权利,也要在经济上进行打压。
这么做的后果虽然保护了马来人的利益,但对华人的伤害性却是最大的。
在这样不公平的国家里,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还被各种打击,还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奋斗呢?
日益减少的“二等公民”
据一位从事教育方面工作的华人解释:马来西亚国内的行情太差,教育资源对华人十分不公,身边的孩子们也都到了国外,基本不会再回来。
“有能力的亲朋好友都移民了,留下来的就是没出息的。”一位在马来西亚华人做着小生意的先生如此说道。
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许多马来西亚华人主动到海外求生存,他们宁愿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国家,也不愿意在这里屡屡受到歧视。
也正如这位受访先生所说的那般,许多能力出群的华人都迁移到了海外国家。
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也到了中国发展,在影视圈、音乐圈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颇为有名的华人明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与国家政策下,华人不断减少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持,这些华人只能漂泊到更合适的土地生存。
试想一下,在一个处处碰壁,失去享受公民公正权利的国家,还有什么继续下去的理由呢?
很多华人人才流失,有些华人留在这里努力挣扎,而有些人则选择了妥协。
他们知道想要获得和马来人对等的权利,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马来人通婚。
这样所孕育的下一代也就具有了“马来人”的优先权。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华人数量逐渐减少,也和他们生育率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华人靠着勤奋与聪慧,擅长经商,也积累了无数财富,生活过得富裕的他们思想十分开明与豁达。
和那些喜欢多生孩子的马来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于生孩子没有特别高的积极性,主张在精不在多。
这样在整体占比上来看,华人的数量是不断减少的。
这群华人在马来西亚世世代代生活,也都努力保留着自己的华人特征。
他们会说汉语,过中国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最隆重,最盛大的。
他们坚持着自己祖先带来的文化,却被马来人当做他们不融合的“筹码”,借机对华人进行大肆欺压,让他们沦为“二等公民”,生存都陷入尴尬之地。
看似是暂时是让马来人得到了优待,但长期下去,这个国家的经济也会遭受严重的创伤,届时,那些马来人也就后悔不迭了。
要知道,这个国家的繁荣是有着华人的巨大的贡献的,“卸磨杀驴”维持的只是一时的利益,失去了强而有力的支撑,长久下去,也必然会遭遇致命的打击。
结语
没有公平可言的国家,对于公民而言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沃土,这就导致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马来西亚华人纷纷奔赴他乡。
而随着华人的不断流失,企业、资金以及劳动力等等也都随之减少,就导致马来西亚的经济备受影响。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让马来西亚了解到华人企业的重要性。
此时为时已晚,种族歧视与积怨由来已久,两大族群的鸿沟也无法跨过。如若不做出积极响应与诸多改变,这个国家的未来也会变得不可预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说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