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引导盲人安全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服务犬。目前,我国视力残疾人共1731万人,正在服役的导盲犬不足300只。今年12月3日,正值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在北京农学院正式授牌,这是北京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标志着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导盲犬能帮助盲人安全出行,但需求缺口大
授牌活动现场,视障人士张冉带着陪伴、帮助了她七年的导盲犬沙果,向记者展示了在盲人的日常生活中,导盲犬是如何充当他们的眼睛。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张冉牵着沙果,对它说:“找座位”,沙果便能准确地避开障碍物,慢慢带领张冉走向座位。
张冉在医院工作,有了沙果的帮助,她的日常通勤更加便利。张冉认为导盲犬不仅是帮助盲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工作犬,也是盲人最好的伙伴,“就算是家人都不可能24小时陪伴守护,但导盲犬能做到。”
10位刚领到导盲犬的盲人,也带着它们来到现场。记者看到,这10只导盲犬都戴着导盲鞍,安静地伏在主人脚边,对周围陌生人的触摸等干扰皆不予理睬。“导盲犬一旦戴上导盲鞍,就会主动进入工作状态,能屏蔽周围人的干扰,也不会进行攻击。我们把导盲鞍摘了,脱离工作状态,它也会和人亲切互动。”张冉告诉记者。
“我的工作有时要出差,常常需要两个人帮助我,一个引路、一个帮我拿行李。如果有了导盲犬,我在它的指引下,就能自己一个人坐飞机,而且我也将有一个心灵上的伙伴。”昨天刚领到导盲犬前锋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就提出了申请,能得到这个难得的名额,她特别激动。“导盲犬是免费领的,我们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包括后期培训。”经过一天的相处,她觉得前锋特别听话、聪明,能带她顺利地绕开障碍物、上下楼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要共同生活,一起做出行训练、饲养训练等。”
目前,我国视力残疾人共1731万人,正在服役的导盲犬不足300只。北京市视力残疾人5.79万人,在2.31万重度视力残疾人中,使用导盲犬的只有13人,导盲犬需求缺口巨大。在这巨大的需求缺口背后,是导盲犬培育、训练的艰难。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姚华告诉记者,选育导盲犬时,要求犬种有非常好的性格特征和品德优势,包括具备较高的服从性。幼犬出生后不久就要送往爱心家庭寄养,让幼犬学会与人接触。之后要送往培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全方位训练,考核合格后与盲人进行互训,完成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服役期。
作为一个和导盲犬相处了7年的人,张冉很理解导盲犬的珍贵:“这次领到导盲犬的10位盲人朋友一定要珍惜它们,希望他们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导盲犬。”
北京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授牌,设有犬舍、诊疗室等
2006年,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该基地加入国际导盲犬联盟,成为联盟会员,标志着中国导盲犬获得国际认可。中国残联副主席李东梅在授牌仪式上表示,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的授牌为导盲犬培训增添了新的力量。
同时,国家一系列法律和规定也保障了盲人使用导盲犬的权利。200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施行,第五十八条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直接保障了盲人使用导盲犬的权利。2023年9月1日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
1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导盲犬培训示范中心,这里设置了犬舍、美容间、诊疗室等。“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是开放式的,分为两个场所,一处是导盲犬培训示范中心,为导盲犬提供培育、训练、美容、医疗等;另一处是附近的酒店,酒店内模拟家庭环境,用于盲人和导盲犬在家庭环境中彼此适应。从酒店到示范中心,有电梯、硬化路面、植被和障碍物,示范中心附近还有地铁站,可以进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训练。”姚华说,“我们既要满足导盲犬基本的动物福利和动物自由,也要保证导盲犬与盲人的磨合达到相应标准,才能让其真正进入盲人家里。”姚华表示,目前10位和导盲犬共同接受培训的盲人已经入住酒店,训练师会全程观察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
北京农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动物医院,兽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发挥专业优势,在导盲犬科学繁育、行为训练、中西结合医疗、营养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将持续培育和储备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和繁育血统优良、能力突出的导盲犬,推动建成集科研、繁育、培训、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国内知名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服务首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董连民表示,盲人是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应该为他们的出行创造更便利的条件,“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对导盲犬文化的倡导,保证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的权利,制定导盲犬服务相关政策,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国际先进水平的导盲犬培训基地,为视力残疾人朋友出行提供便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