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谭羽清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2月3日,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主题的“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四川省农业区划研究会2023 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四川省农业区划研究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农科”智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中国西部》杂志协办。
研讨会包含开幕式、大会主旨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等多个环节,汇集了省内外农经界和农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各自最新的学术思考和研究成果,引发现场听众对于如何助力四川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深入思考。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三农”工作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保供,一个是增收。其中“保供”是首要任务,“增收”是中心任务,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村农民增收的动能不足,那么我们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呢?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杨秀彬在研讨会上以《关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为题,阐述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
杨秀彬做题为《关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的分享
他在报告中分享了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三大途径,包括:拓宽和完善农民参与第一次分配的途径和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获得更多收益;让农民更加公平地参与第二次分配;让第三次分配成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增长点。
杨秀彬在报告中还提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两个坎必须过。一是进城农民工完全市民化,稳定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二是振兴小农户,让小农户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关键是增收和教育。
“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研讨会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祖辉以《“千万工程”实践与重要启示》为题,分享了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为听众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重要启示。
黄祖辉做题为《“千万工程”实践与重要启示》的分享
其中,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对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有六点重要启示,分别为: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既要力求有效供给,又要重视公共物品的高效管护;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建设项目低效配置;乡村建设既要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又要注重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乡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治理既要运用刚性制度,又要运用柔性制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既要求真务实,又要避免照搬照抄。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庄天慧的报告《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从重要意义、理论内涵、现实困境、破解路径四个方面为现场听众阐释了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
庄天慧做题为《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的分享
报告上,庄天慧表示,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迫切需要,并介绍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县域富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和农户响应两端,相互作用,形成‘效益促共富、共富增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径,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鸣则以《四川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现实矛盾与突破重点》为题,通过报告诠释了四川城乡融合的现状、矛盾与突破重点径,使听众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思考。
郭晓鸣做题为《四川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现实矛盾与突破重点》的分享
在报告的“四川深入推进城乡融合的突破重”部分,郭晓鸣提到,四川城乡融合发展各领域均已进入与要素相关的改革深水区,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性领域;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县域发展水平所决定,县域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主体;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紧密交织、相互影响,四川区域发展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双轮驱动。
提升粮食产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则以《四川“超吨粮”田的现实需求及对策建议》为题,从四川粮食生产现状出发,阐释了四川“超吨粮”田的现实需求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四川“超吨粮”田实现对策和建议。
刘永红做题为《四川“超吨粮”田的现实需求及对策建议》的分享
在报告的“四川‘超吨粮’田实证分析”部分刘永红介绍,四川省农科院在川中简阳建立了旱作试验基地、在成都平原广汉建立了稻田试验基地,长期开展定位试验研究和“超吨粮”攻关。针对“2熟有余,3熟不足”的气候资源特点,提出了“拓展两头、突出中间”概念,挖掘夏秋季资源、突出秋收作物超高产的“超吨粮”创建路径。其中,通过10年的持续攻关,在简阳的研究结果显示三熟间套作周年最高亩产达到1489.3千克,在广汉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北部稻田周年最高亩产达到1465.5千克。
对于推动四川“超吨粮”田的实现,刘永红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包括根据区域熟制,研究适宜的绿色低碳技术模式;选用适合“超吨粮”模式的优质高产高效新型作物品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简化、宜机化研究;培育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