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波普通话吟诵《书愤》.m4a

杜晓波普通话吟诵《书愤》.m4a

00:00
01:06
20231201
周五《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一首近体诗。吟诵的时候注意每一句的二四六位置平声低长,仄声高短,入声字读短,韵字拖长。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因为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而被贬黜在家已六年有余,并且年过六十了。这首诗回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往事,发出了无限的悲痛与感慨。这首诗押的是“an”韵,吟诵时拖长,是不是有一种辽远、下沉的感觉?辽远如中原北望,又如遥远的早年,下沉正如情绪的低落,又像感情的深沉。诗人希望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an”韵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无可奈何又矢志不渝的悲愤心情。
——选自开明出版社《中华经典吟诵》五年级上册(吟诵学习机编号434)
语文吟诵系统的解析参考:
入声字:
“北”字有强调之感,他渴望朝廷能派遣大将进行北伐,收复失地。“铁”字表明这是宋朝的重甲战马。尾联两句话出现三个入声字“出”“一”和“伯”,略有哽咽之感。
韵:
这首诗押删韵,韵母近似“an”,有弯曲、关闭之意。此诗中有曲折艰难的感觉。
格律:
平声字之低长有延展之感,仄声之高短有强调之意。如“早岁”高音,强调壮年之时。“中原”拖长,表现地域广阔。高音强调“铁马”,即所向披靡的精锐武装。“谁堪”拖长,有询问感慨之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