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汾上雁侣:问世间情为何物

14.1 汾上雁侣:问世间情为何物

00:00
18:16

地理坐标:

太原盆地


从吕梁山远望对面太行山脉,汾河纡曲南去


汾河湿地迁徙的鸟群


文学原典: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是一首咏物词 ,词前小序为 :“ 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辞》。“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元好问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精华笔记整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简直是一句天问!诗是因一对大雁而起,所以“直教生死相许”,句中并没有“人”字。但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却问尽天下有情人。这开篇第一句,就仿佛一座陡峭的奇峰直插半空,气势凌厉,直接把诗境推向高潮。你看,这位少年诗人,下笔时必定是内心激荡,让我们体会到诗的气势,也体会到诗人以性情相见的人格魅力。


接着,诗句明确指向大雁,语气也转为沉重:“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他想,这对大雁,应该是多年相伴的情侣,所以称它们为“双飞客”。在他的揣想中,这对雁侣,一定是共同经历过多年的寒暑变迁,这种天南地北的万里迁徙,在它们不知是第多少次了。它们一起在风霜雨雪的磨砺中老去,不管多少艰辛和危难,它们都生死相依。写到这儿,元好问荡开了一笔,他没有接着雁,而是从大雁推而及于人。“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佛家语中有七苦之说,人生的悲欢离合,本就不离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你看,人生往往就是这么错位,相互怨憎之人,偏偏不得不相见、相处;而相爱之人,却偏偏不得不离别,甚至是生离死别。但是,元好问说,最令人动容的是,即便深知真情之苦,世间还是有多少痴情儿女,付出一片痴心。诗人的潜台词是,这对雁侣,生死相随,正像是世间痴情儿女们的化身。

在中国的地理空间构成中,农耕区和游牧区是最重要的两个构成部分。中原的农耕文化和西北部的游牧文化,一直都并立存在,而且两种文化之间一直是互动和互构的关系。所以看起来,好像汉和匈奴,唐和突厥、或者宋和辽、金,一直在对抗相争,但如果从民族的发展来看,其实是一个对抗的整体,并且在向着融合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这种关系之中,有一点可能一直不太为人了解,那就是,游牧的北方,在文化上一直倾慕和向往中原汉文化,他们长期学习和吸收汉文化,比如学习汉字、读汉文化经典、实行科举制、甚至多方模仿汉政权进行制度改革等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头邵翁

    元好问,屡屡以旧句入诗。清代学者中已有不少人指出元好问诗的这种不太寻常的现象,并且作出褒贬不同的评论。施国祁为元好问诗作笺注,指出其中很多古人旧句的来源。但是,清人只是表示认同或反对的态度,并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于元好问以旧句入诗的做法,学界也有所关注。卢兴基举出7例,并提出这是元好问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林明德统计元好问诗引用、套用苏轼诗多达90首。包含苏轼 陆游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身体重要!照顾好自己!

  • 白头邵翁

    元好问和王士禛的论诗诗都值得仔细品味

  • 白头邵翁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