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河北省委副书记,1954年被批评,去世后找不到一件好衣服

她曾是河北省委副书记,1954年被批评,去世后找不到一件好衣服

00:00
06:07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军阀混战、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危亡之际。很多爱国人士都纷纷举起救国大旗,其中就包括无数进步学生。他们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弃笔从戎,通过游行、示威等方式不断声援社会各界组织的反帝反侵略运动。在众多爱国运动领袖中,年仅19岁的薛迅显得格外亮眼。她曾先后在北京女子大学和北平大学艺术系就读,在此期间曾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加入“左联”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9年薛迅加入“左联”,1930年正式加入共产党,至此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1931年末北平学生发起了“请愿运动”,年仅21岁的薛迅担任副指挥。不过这次运动受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薛迅和其他主要领导者被捕入狱。出狱后薛迅继续宣传革命、组织爱国运动,1933年因叛徒出卖再一次被捕,被关押四年后才被组织解救出来。从1940年初开始,薛迅一直活跃在晋冀豫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在太北、太岳地区负责党委工作,并且都一直秉承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有知识、有理想、有干劲的薛迅,又被组织委任为河北省委副书记和省政府副主席等职。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曾被毛主席称赞为“女中英杰”。但1951年国家为了掌控商品资源,提出了“统购统销”的经济策略,从大方向来看这个政策利大于弊,但具体到农业生产时却出现了一些局限性。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的薛迅,曾就此事向组织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不过却在1954年因此事遭到了公然批评。经过这次批评事件之后,薛迅不仅被扣上了“反对统购统销”的帽子,而且还于1955年被调离河北省委副书记岗位。在此期间她被安排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年,结束后被调任为石油部部长助理。薛迅在石油部担任部长助理期间,对我国石油产业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攻坚的问题看得非常透彻,为了能够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薛迅不断组织研究人员攻克技术难关,让我国的石化工业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即使薛迅一直秉持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并且为国家挽回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但“反对统购统销”的事情依然没有尘埃落定。1957年毛主席在党委书记会议上,也针对薛迅提出的“见解”做出过指示。他认为薛迅反对“统购统销”是不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表现。这次点名批评对薛迅个人的影响非常大。1959年薛迅再一次被调离省部级工作单位,转而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并担任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等职。作为一个老革命、老同志、老党员,薛迅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她是党和群众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搬。但就是这样一个将调查研究作为工作基础,在工作中秉持实事求是的好干部,也没能躲过“四人帮”的迫害。1978年9月28日,薛迅病逝于北京,享年68岁。但让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是,这位操劳了一辈子的“女中豪杰”,去世后居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找不出来,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禁悲从中来。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作为一名职位较高的国家干部,薛迅就算再廉洁也不可能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事实却是薛迅去世后,家人在整理她的遗物时,都不禁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也不禁对这位身居要职却能保持廉洁本色的干部心生敬畏。她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把他们送进了普通学校,而且孩子们平时的吃穿用度,都和老百姓家的孩子一样朴实无华。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低调做事的品质,后来通过个人努力成为了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薛迅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但却将哥哥留下的五个孩子养大。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一直坚守个人底线,就算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但是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操。薛迅作为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优秀干部,无论身居要职还是受到批评时,都能够始终保持真我本色。这种朴实的革命思想非常令人敬佩,尤其是在工作中养成的基层意识和调研精神,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优良传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