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人之食
佛经言:一切众生皆因食而存在。食物,对人类而言,不仅可以满足肉体,更能带来精神的愉悦。食物是我们每天必需的,所以食物就是百姓的天。
人的一生,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吃饱了喝足了,再受点教育,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可以了。难道不做大事业吗?其实,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也是大事业啊,至少可以家族兴旺。
所谓文明古国,首先是美食、美服,这背后自然包含着精神的审美,没有精神的恬淡,人,是无法享受美食美服的。再者,《周礼》把“食医”列于众医之首,也说明了当时对食养、食疗的重视。
《说文·卷五下·食部》食,亼(jí)米也。从皀bī亼聲。段注:亼、集也。集衆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其中,《说文·卷五下·皀部》皀bī,皀,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guǒ中之形(216)。底下的“匕”代表盛饭的锅或是器具。《说文·卷五下·亼部》亼,三合也(222)。
皀部还有两个字,“即”和“既”。很多人还经常分不清这两个字的区别,其实这两个字都跟“食”相关。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就明白它们的区别了。
《说文·卷五下·皀部》即,即食也。从皀bī 卪聲。“即”字的甲骨文是左边的“皀bī(象嘉穀在裹中之形)” 是一个食器,代表饭;右边是一个人跪坐在那里面朝着饭,意思就是这个人将要吃饭。所以“即”是“将要”的意思。我们常用一个成语——若即若离,就是好像要来,又好像要离开,表达一种复杂的心情。
再来看一下“既”字的甲骨文——既,左边同样是个食器,而右边跪坐的人却把头扭过去了,意思就是吃饱了,准备掉头离开了。所以这个“既”就表示“已经”的意思。既,小食也。从皀旡(jì)声(216)。小食易尽,故引申为尽、已。
汉代刘熙所著《释名》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食”字:“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这是用声训的方法解释“食”。“食”与“殖”字同声,故而“食”有“生殖”的意思。此处的“生殖”是指没有饮食则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
食部字还有:饭(飯),食也。从食反聲。本来这个“饭”是动词“吃”的意思,后来有了主食的意味。食和饭还是有细微差异的,食,是食物,人与猪狗都可以吃,但“人食之曰飯”,即只有人吃的叫做“饭”。
“吃”这个字在《说文·卷二·口部》,可不是吃饭的意思,而是说话不利索的意思。吃,言蹇難也。从口气聲。指口吃,说话受阻。一般口吃的孩子都过于内向,甚至被暴力对待过。
餐,吞也。从食�聲。段注:是則餐猶食也。飧與餐,其義異。老百姓一般一日两餐,上午叫“朝食”,傍晚叫“飧食”,故“飧”字从“夕”。百姓的晚饭基本以豆饭、霍羹为主,一般就是面饼一类,饼,面餈(稻餅也)也。从食并聲。指用面粉或米粉做成的扁圆状干粮,用水泡泡就成了。
而贵族的饮食就不一样了,《白虎通》说:王者平旦食、晝食、晡食、暮食,凡四飯,諸侯三飯,大夫再飯。就是诸侯王一般一天吃四顿,是按照一天之阴阳就食: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
饥,在“食部”有两个字。饑,穀不孰爲饑。从食幾食聲。指饥荒之年。另,还有:饥,饿也。现今都简化为“饥”。
飨(饗),鄉人飲酒也。从食从鄉,鄉亦聲(p220)。段注:饗,鄉人飮酒也。其牲,鄉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凡食其獻曰饗。这个字按说是现在的“享”的意思,但《说文》没有收“享”字,有个“亯xiǎng”,段注说:凡祭亯用亯字。凡饗燕用饗字。薦神作亨,亦作享。就是祭神的食物为“亯(享)”,人们自己吃喝用“飨”。
饕,貪也。从食號聲。貪財爲饕,貪食爲餮。今有饕餮一词。
饥,是饥饿状态;飨,是享受食物的状态;饕餮,是贪食状态。这是人们对待食物的三种状态。
要想知道古人都吃什么,看《周礼·天官·食医》就可以了。
古代贵族的饮食不仅讲究,而且追求极致。春夏秋冬各有配伍。
《周礼·天官·食医》说: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剂)。
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曲老师好,我们这边县城没有醋柴胡这味药,他们说喷点醋自己炒就行,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一边看说文解字书,一边听曲老师讲课,一边练篆书,不仅练字,而且长了好多的知识,真正能够了解篆书每个笔画背后的意义,太好了!感谢曲老师!
曲黎敏 回复 @听友18620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