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庄”大邱庄,曾经别墅成群家家富裕,为何后来辉煌不再

“天下第一庄”大邱庄,曾经别墅成群家家富裕,为何后来辉煌不再

00:00
11:4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给我三年时间,如果没能带大家致富,就撤我的职!”

在1974年,彼时禹作敏身为著名贫困村的村长,向父老乡亲说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后来他不仅在三年内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功带大家致富,而且用13年的时间,让大邱庄这个天津一带有名的穷村成为了全国的“第一大首富村”。

这里厂区纵横,企业林立,全国媒体争相报道,外来人口不断聚集。

乡亲们的土房子统统换成了各式各样的独栋楼房,功成名就的禹作敏也为自己修建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豪华别墅。

然而现在几十年又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有些人再去大邱庄参观,发现人去楼空,荒无人烟犹如一座鬼城。

禹作敏的别墅也成为了无人问津的断壁残垣,只有那依稀透着华丽的房子外壳,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昨天。

这几十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里曾经的喧嚣和繁荣就这样化为了云烟?

远近闻名的“讨饭庄”

大邱庄是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数百年来在天津一带的名气也不小。

可不幸的是,这悠久的历史充斥的是穷困,这不小的名气也完全是因为无与伦比的贫瘠。

明朝永乐二年的时候,大邱庄就已经建村,只不过当时叫作“邱家庄”。

从那个时候起,村里的村民们过日子的最大感觉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穷。

这片土地是渤海东退而产生,大部分都是盐碱地,在现代想把粮食种好都不太容易,更何况是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

一帮农业人口守着一大片难以播种的盐碱地,这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简直是要命一样的存在,大邱庄的百姓们满眼心酸和无奈。

数百年的时间里,村里的人吃不饱饭向来是常态,有的人向外逃荒,剩下的人为了活下去常常被迫到周围地区讨饭。

所以大邱庄被称为“讨饭庄”,周围人遇到这里的村民都躲着走。

生活都已经如此困难,大邱庄的汉子们想要娶媳妇更是难上加难。

数百年来,村里都有着大量光棍,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有上百个男人过了适婚年龄还娶不到媳妇。

但幸运的是,这一批光棍赶上了好的机会,让他们改变了穷困的命运。

1974年,大邱庄新换了一位大队党支部书记,此人叫禹作敏,颇有上进心,上任之初就立志带乡亲们脱贫。

他在父老乡亲面前说道:“给我三年时间,如果没能带大家致富,就撤我的职。”

可是当时交通还不发达,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泾渭分明,要想在农村搞起来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认为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让乡亲们从农业转向工业,因为守着这片盐碱地,再勤劳也无法致富。

禹作敏首先想到了炼钢,他觉得带领乡亲们大炼钢铁,能够勤劳致富,询问村里一些人的意见后,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所有人撸起袖子,准备开干。

而这时候一个人跑来拦住了他们,这个人叫刘万全,是村里当时难得的中专生,毕业后长时间在天津钢铁厂工作,对钢铁工业有着很多了解。

刘万全对禹作敏说道:“炼钢需要成熟的设备和技术,而且需要充分的电力和煤炭资源,目前大邱庄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能盲目去干。”

禹作敏想要带大家致富的心情十分迫切,他连忙问道:“那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你给出出主意。”

刘万全想了想说:“有一个可行的路子,那就是开轧钢厂。”

扎刚就是把炼好的钢材轧制成特定形状的产品,从而满足各行各业的产品需求,说白了就是对钢材的后期加工。

它在设备、工艺上都没有太高的要求,特别适合大邱庄这样资源匮乏、劳动力众多的村子,禹作敏和乡亲们都觉得开轧钢厂十分可行,于是大家纷纷积极响应。

大家说干就干,禹作敏和乡亲们以集体的名义向镇上的合作社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在刘万全的操持下,他们拿钱买来了轧钢设备,另外刘万全通过自己对天津钢铁厂的了解,成功说服厂长把一部分钢材交给大邱庄来轧制。

万事俱备,村民们纷纷参与进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整个大邱庄都忙碌了起来。

农忙的时候他们就白天收麦,晚上轧钢,不农忙的时候男人们就整日地泡在轧钢厂里,女人们一起为大家做饭。

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大家曾经穷困了太长时间,每个人想要摆脱贫困的心情都十分迫切,所有人加班加点的干,全村人空前团结。

刘万全到处跑腿寻找销路,尽可能保证轧钢产品能够全部卖出,后来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轧钢厂更是趁着好时候迅速打开了销路。

1978年就盈利达到17万元,在整个天津都成为了众多村庄的模范。

本来大家想着,能够凭借这个轧钢厂而过上富足的小日子就已经足够,可是没想到的是,做梦都难以想象的富贵生活在前面等着他们。

富得流油的“第一大首富村”

轧钢厂的蒸蒸日上,不仅改善了大邱庄乡亲们的生活,让光棍纷纷娶上了媳妇,而且让村里有了能够进一步创业的资金。

从1983年开始,大邱庄的产业飞速扩张,开关厂、印刷厂先后落成,一个村子搞出这么大名堂,名气很快打响,就连日本企业都跑来寻求投资合作。

一番商谈之后,日本企业向大邱庄提供技术,帮助大邱庄建起了技术含量更高的电器厂。

大邱庄的发展楞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业园区般的存在,短时间内周围大量村民向大邱庄的工厂涌来,纷纷到这些工厂中上班。

附近的村庄再也不敢说大邱庄穷,再也没有人对大邱庄村民冷眼相待,反而争着抢着和大邱庄结亲,可谓是趋之若鹜。

1987年到1991年的三年时间里,大邱庄人均收入、产值和纳税额都位居全国村庄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首富村”。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却反过来带动了十里八村的发展,于是上级领导深思熟虑之后,直接在行政单位上把大邱庄从村子变成镇。

辖区囊括周围一带22个村庄,大邱庄彻底改头换面。

大家羡慕的不仅仅是大邱庄的工业发展,最为羡慕的是大邱庄村民们富得流油的生活。

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大邱庄盖起了自己的集体大楼,大楼主要用于办公,每个房间里都配备了当时国内价格不菲的用具。

从沙发吊灯到冰箱彩电,从名牌空调到老板桌椅,各种用品一应俱全。

最为拉风的是集体大楼下面的停车场,数十辆小轿车进进出出,车上的司机随时待命,准备为经理、厂长们的出行做好服务。

每辆车上都放有大哥大,方便出差的人随时和他人联系。

除了办公用的集体大楼以外,村民们住的房子也相继改头换面,从原来的土房到后来的砖瓦房。

没过几年,当地又变成了气派的多层别墅,各式各样的建筑和装修风格,一个比一个气派。

与物质条件一起上升的,还有村民们的身份。

在大邱庄的村民中随便拉出来个人,十个有三四个都是经理、厂长、副厂长、小老板或者他们的家属,剩下的再不济也是收入不低的工薪人士。

曾经的这里随处可见的是人们身上的破衣烂衫,而后来在这里,男的西装笔挺、女的时尚靓丽则成为了常态。

大邱庄所取得的成绩,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自1987年之后的5年时间里,人民日报中涉及大邱庄的文章多达70多篇。

出版社出版了《大邱庄致富之路》一书,该书还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广为传阅,硕大的名气让大邱庄成为了乡镇地区发展致富的典范。

辉煌的成就让每一个大邱庄人的脸上都泛着骄傲自信的光彩,可是这光彩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仅仅在发展了十几年后,辉煌的大邱庄就开始走向崩塌。

所有繁华化为云烟

大邱庄虽然做得很大,但毕竟是以一个村子的人作为起家的人马,一个村子有各种思想、各种性格的人,从一开始人员组成就有些复杂。

正所谓“同吃苦易,同富贵难”,大邱庄在做大做强之后,也面临着人心越来越不齐的问题。

有的人产生了浑水摸鱼的想法,做事的时候想办法偷懒,分钱的时候却去得挺快,再加上厂区领导和员工很多都是乡里乡亲,管理上很难完全狠下心来。

这也体现了当时的乡镇企业和大城市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大城市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向大公司靠拢,而像大邱庄里的这些乡镇企业则依然长期存在人情包庇、裙带关系等各种问题。

管理模式的落后归根结底是因为思想观念的落后,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这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大邱庄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起步较早,在发展脚步上领先。

但是当后来,沿海各个城市都在改革开放中释放了无穷的发展潜力,各种工厂相继出现,大邱庄的企业就失去了其发展优势。

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纵使努力引进外资,最后效果也不甚理想。

一些靠前期奋斗发家的大邱庄村民,把钱投入到了股票市场,盲目投资而缺少抗风险能力,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就让这些人亏了个底儿掉。

亏钱之后企业经营上的资金链断裂,有些人就靠夸大资质信誉去银行骗取大量贷款。

银行发现后不仅拒绝向涉事企业放贷,而且把大邱庄其他企业的正常贷款请求也拒之门外,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企业相继倒闭,大家一起“玩儿完”。

结语

如今的大邱庄满目疮痍,虽然整个大邱庄镇已经在天津城区发展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个人口众多、商铺林立的大城镇,但是当年大邱庄原班人马创办的企业,几乎都不复存在。

而当年的大邱庄村村民们,也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泯然众人矣,禹作敏等人给自己修建的豪华别墅,也成为了无人问津的断壁残垣。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