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氏璧所想到的

从和氏璧所想到的

00:00
04:41
从和氏璧所想到的
若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玉,那应该就是和氏璧了。说起和氏璧的来历,《韩非子·和氏》中如此讲述: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普通的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和氏璧显露于世是如此的艰难,但等到它扬名于世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之前和氏献璧的经历是不值得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和氏璧本身的价值啊。是美玉,即使双脚砍断、血泪横流,也是值得推荐给人的。他人不识货不是我们的过失,而只能说是美玉还没有到让其称名于世的条件罢了。不论出于河道,亦或者出于深山,只要是美玉,被人认真加工雕琢后,其价值自然是会被世人所承认的。
真理就如同美玉般宝贵,不,甚至比美玉本身还要珍贵啊。但向人宣讲真理,往往比向人推销美玉还要艰难。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啊。真理虽说是可用三岁孩童都能懂得的语言来讲说,但即便是七八十岁的老翁,有时候也未尝能真切地认识。更何况是向那些人生阅历不及久经岁月考验的老翁的人去宣说呢。这种时节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又有什么值得伤心难过的呢?
古语云,英雄不论出处,其实真理同样不论出处。毛泽东主席即使在战事激烈之时手中也未放下诸如《二十四史》之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却也没人会怀疑他的党性。习近平主席年轻时延安知青生活闲暇也有阅读《浮士德》之类的西方文艺经典,却也不会有人怀疑他被外国文化所俘虏了。马列主义的真理,未必不能从其他的书籍中领悟出来。
正如颜回在孔子困于陈蔡时所回答的那样,大道不被人认同不是我们的过失,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修行。正如《论语》中所记录的那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放下对他人不识真理价值的愤懑之心,从与他人同频的角度用他人听得懂的话推荐,加上合适的时机对象,终会被他人认同真理的宝贵之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