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仍在高峰,专家呼吁: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的发生

肺炎支原体感染仍在高峰,专家呼吁: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的发生

00:00
08:35

从今年8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处于上升趋势,直到11月15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儿科等住院、急门诊(包括相关专科)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就诊的患儿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且每天的门诊量处于2400例左右,其中约10%发展为肺炎。

专家表示,之所以肺炎支原体感染长时间处于高峰,且一部分患儿出现难治性肺炎,一方面是因为前三年新冠疫情,自我保护做得到位,体内抗体减少,更容易感染,形成感染高峰;另一方面则是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耐药,使得患儿的病程延长、病情较重。


11月15日下午6时许,广州妇儿中心儿科急诊仍有不少患者候诊

此次肺炎支原体为何难治

近4个月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一直占据儿科、急门诊疾病谱的首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贾炜介绍,“从8月份开展至今,市妇儿中心的儿内科、发热门诊等就诊总人数在2400-2850人次,平时一位医生看50个患儿,现在增加到70个患儿。通过查病原体的检查结果看,肺炎支原体肺炎占据10%-15%的比例,医院已经统筹了约300张病床来应对就诊高峰。”

随着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媒体多方报道,“阿奇霉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一度让阿奇霉素成为热销药品。家属自行给患儿用药的情况也明显增加,这让医生们开始担忧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的发生。

“久病成医”,因为家里有个爱生病的孩子,刘女士经常在家给孩子用药。她家8岁的孩子,从小到大,经历过流感、急性咽峡炎、扁桃体炎、急性喉炎、肺炎支原体感染……11月12日,孩子又一次中招,发高烧、咳嗽。吃了退热药也搞不定,刘女士带孩子去看医生,验血常规以及超敏CRP,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到19mg/l(正常值为0-10),医生怀疑有细菌感染,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既然有感染,刘女士要求医生输液头孢抗生素。第二天孩子的体温高低起伏,咳嗽严重,于是一家人又去看急诊。孩子有一次是输液青霉素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并且增加了雾化治疗。

第二天,医院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肺炎支原体IgM 、肺炎支原体IgG均为阳性。于是刘女士在网上购买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给孩子吃了三天,依旧剧烈干咳。

“很奇怪,以前孩子也曾感染过肺炎支原体,发烧、干咳,用阿奇霉素三天就能控制住,这次就怎么弄都不好了。”刘女士后来又在网上购买了多西环素,吃了两天这才把咳嗽给控制住。从起病到治愈,整个过程7天左右时间,让刘女士不解的是此次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规用阿奇霉素没效了。

11月15日下午6时许,广州妇儿中心仍有不少患者自助挂号

警惕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严重后果

阿奇霉素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在今年2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

然而,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情况比较普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专科副主任医师谭艳芳表示,“据《指南》介绍,国内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支原体感染耐药率可能高达90%,这也是导致重症支原体感染的原因之一。”

谭艳芳解释,“我们发现,一方面是支原体出现了耐药基因位点突变,改变了自身结构,导致阿奇霉素等药物不能与它结合,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因为阿奇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服用方便,悬混剂冲水就可,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发烧、感染就会给药,滥用药物导致耐药情况发生。”

家长自行使用抗生素、医院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甚至超级耐药菌的发生,这一直是医学界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医学中心主任张华岩指出,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我们要与国际公认的最新医学证据和理念接轨,比如《新生儿病房经验性抗生素使用规范》中指出,原则上选择最窄谱、最有效的抗生素,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像目前在院一例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在出生10天后,因为严重呼吸衰竭上了ECOM进行生命支持,但在上ECOM第一天查房的时候,我们就直接停了抗生素,因为我们认为没有感染就不需要用抗生素。不能因为孩子病重就使用广谱抗生素,这样滥用会促进耐药菌的产生,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感染,还会造成感染时治疗更困难,甚至无药可用。”

什么时候才需要用抗生素呢,是否抽血检查提示感染就可上抗生素?张华岩表示,单纯抽血化验超敏CRP 的结果并不完全成为抗生素使用的依据。当诊断不明确时,医生要使用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针对病因治疗,不能只治数不治人。“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者给治疗上一个保险’这样的想法,这就会产生普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越来越多的后果,对于新生儿而言,大量的抗生素使用,会导致正常的菌群不能建立,对孩子后来的生长发育也将受到巨大影响。”

张华岩强调,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医生一定要考虑病因进行分析,尽量选择副作用小、获益大的治疗措施。

广州市妇儿中心儿科急诊护士站

改变理念,规范流程,合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产生耐药菌,还可对患者身体造成长远的影响,比如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等不良反应。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名誉院长、CHNN(中国新生儿协作网)主席Shoo Lee表示,“合理使用抗生素,这需要时间让医生和大众改变固有的想法。很多时候,医生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但这种做法不仅不会预防感染,反而还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感染发生后产生更多的危害。这个理念不仅要在三甲医院的NICU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推广,在二级和一级医院也就是基层医院里,也要有这种理念。另外,制定抗生素使用的流程、规范等,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一方面是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临床路径的指导和规范,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可以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近些年,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一直是国家对医院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周文浩强调,特别是高级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这几年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

调查显示,近十年国家从各环节严控抗生素使用,有效遏制了抗生素滥用。例如从 2012 年至 2015 年,对于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我国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逐年下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2018 年度的 37.78 用药频率(DDDs)下降至 2020 年度的 36.28 DDDs,且明显优于 40 DDDs 的国家要求。

张华岩表示,“资料显示,最近这些年,我国NICU抗生素的使用率下降了20%。所以通过一系列努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不是完全不能达到。”

但我们也看到,2020 年我国某些医院的抗生素综合使用率高达70%以上,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院内使用率。而且居民也很容易从网上药店获得抗生素的处方,这也是令人担忧的一个地方。

文、图|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周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甘卓然
校对 | 潘丽玲

实习编辑 | 黎雨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