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未来10年,区块链技术可能将释放巨大的威力,区块链网络将成为像今天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一样的社会基础架构,基于区块链的各种数字通证会如同今天的电子邮件一样无处不在,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应用会像今天的万维网站点和移动应用一样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切,仅仅起源于10多年前一小群极客的梦想。
和市面上很多书不同,这是一本“非技术性”的区块链商业读物。本书不打算详细介绍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区块链的原理等技术细节,而是从更高层面让你对区块链从技术发展到历史成因获得一个全景式了解,并期望你对如何应用区块链形成自己的判断原则。
本书中,我们有着较为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尤其在对区块链的未来技术趋势、应用前景等方面。我们结合自己过去亲历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获得的经验,对很多迄今仍处于早期阶段的技术大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对你倾囊相授。这些判断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和实践去验证。因此,你在阅读时需要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判断,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会在本书中尽可能多地描述事实和科学,分享我们形成判断的方法论和依据,我们的观点和预判仅供参考。
你在阅读本书时不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背景知识,更不必对密码学、区块链技术有所了解。书中对涉及的计算机专业术语、背景故事、人物或公司等都以支线故事的形式做了基本介绍,你可以随时查阅这些知识,不需要时则可跳过这一部分而不影响整体阅读体验。
我们力求在技术细节和学术观点上准确严谨。书中对所涉及的技术细节、算法、论文、公司或项目等都在脚注中提供了参考链接,可供你进一步钻研。因此,本书对计算机从业人士同样具有意义,它可以成为你探索区块链技术细节,洞察行业前沿动态,了解现实世界客户需求的线索。
本书每一部分乃至每一章都力图独立成篇,这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机翻看本书任何一部分内容,而不必在意阅读的先后顺序。本书绝大部分图表都附有简要说明,让你无须在正文里寻找其含义,可以直接浏览这些图表及说明文字,以快速阅读本书。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充满各种技术概念的区块链变得尽量易读、易懂。
本书试图为读者带来以下价值。
开阔眼界。本书努力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区块链发展的来龙去脉、各种应用场景和各样成功或尚未成功的尝试。我们试图让你获得对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更为全景式的理解,从而帮助你开阔视野、破除迷思。我们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原理和细节的详细介绍,而是努力站在更高的维度来审视、思考这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应用机会。无论是计算机从业人士,还是企业、政府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把握业界的发展全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站在全球软件、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最前沿探索创新,始终身处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亲身的历练。尤其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我们不是旁观的研究者,而是在第一线实践的创新者。因此,我们力图让你在阅读本书时拥有我们自身在行业亲历的视野,犹如置身飞行中的飞机驾驶舱内。
提高认知。任何新技术在发展初期都会让人产生很多误解,区块链也不例外。人们对区块链的误解一部分来自其作为一种新技术本身必然带来的模糊认知,另一部分来自数字货币的炒作和泡沫以及一些项目的过度夸张和误导。
本书第二部分用相当篇幅来直接讨论、辨析某些关于区块链的“错误认知”和“争议性观点”。书中提及的很多误解,是我们自己在接触区块链技术时曾经遇到过的迷思,以及在回答朋友、同行、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时发现的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通过直面这些误解,并对其进行剖析,我们期待你不但能理解区块链是什么,而且能理解它不是什么;不但能认识到区块链适合做什么,而且能认识到它不适合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得出自己的结论,避免人云亦云。
化解焦虑。今天,目睹一项又一项新技术纷至沓来,我们内心总会充满焦虑。如果你正在因为技术的发展而焦虑,不必担心。即使像我们这样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在接触区块链的时候,面对海量的新概念、各种从未听闻的算法,还有似是而非、令人困惑不解的宣传,同样也会焦虑。化解焦虑最好的方法是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洞察问题、察觉自己。区块链行业最常见的一种焦虑叫作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错失恐惧症),也就是担心错过了最佳的进入时机。一些投机者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过度营销,蛊惑人们赶紧投入他们的“游戏”。破除这种焦虑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行业有足够深广的了解,建立自己的思考原则,寻找正确的参考资料。如果你恰好在读这本书,恭喜你——你大概率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辅助决策。我们在本书中第一次和外界分享自己在过去几年实战中积累的“区块链多层决策框架”。这个决策框架可以辅助你从基本价值和技术角度思考区块链技术对现有业务或组织架构的商业意义,思考如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采用这项新技术,既不会因过于冒进而承担技术风险,又不会故步自封、止步不前;它还能帮助你独立判断、评估市场上各种新技术和服务,从而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在投身区块链、创办公司的过程中,我深受《原则》一书的影响,并把这本书推荐给同事、朋友、伙伴,以及身边的其他人。本书介绍的这个决策框架正是我们建立的一个思考原则。如同《原则》作者瑞·达利欧所建议的那样,我们并不希望你照搬这个框架,将它作为你的决策依据,而是希望你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变成适合自己的版本,形成自己的原则。在本书最后一部分介绍的一些真实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案例中,我们不但介绍了案例本身,而且描述了在实际案例中如何应用这一决策框架。
本书对技术和应用的阐述大部分都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在每个系统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它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虽然这不是一本技术性或学术性书籍,但书中的应用案例都建立在区块链的公开可验证等基本技术特性之上,书中给出的决策框架和实际案例部分更是体现出这种严谨的推理原则。
然而,凡事都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会过于抽象、烦琐,采用类比法有时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复杂的问题。因此,本书中也时而采用了类比手法来帮助读者理解区块链技术。例如,我们在书中把区块链和交通系统、计算机网络架构、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类比,相信会使你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类比的思维方式虽然有助于理解,但其本身不够精确。因此,在通过类比思维理解部分内容的同时,你一定要独立思考,扬弃本书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解。
第一性原理
它是一个哲学与逻辑名词,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第一性原理相当于数学中的公理,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埃隆·马斯克是一位充分应用第一性原理的创业家,他先后创办或接手SpaceX、SolarCity、特斯拉等企业,给航天、新能源和汽车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创新。他曾在采访中说:“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区块链及其重要的数字货币应用的行业特点,导致业内不仅存在部分由技术局限带来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同时还存在着大量刻意误导、商业炒作甚至带有欺骗性质的观点,为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带来不少阻碍和消极影响。因此,厘清区块链技术本质,消除误解、破除迷思是本书一大重要目的。
与此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整个行业和大众在一些观点上尚未达成共识,业界经常会有一些“名词之争”。胡适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展望周报》(The Outlook)总编辑阿博特在自传里引用其父亲的话:“自古以来,凡哲学上和神学上的争论,十分之九都只是名词上的争论。”阿博特自己评价说:“其实剩下的那十分之一,也还只是名词上的争论。”在今天的区块链行业,“名词之争”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本书的有些部分,我们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争议和不同看法,为了避免陷入所谓的“名词之争”,我们尽量在书中阐述事实和原则,让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由于我们身处行业实践第一线,有着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产品定位,难免会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盲区和偏颇。我们欢迎大家对本书的观点进行讨论,对其中的缺陷和疏漏提出批评和指正,我们将会不定期采用互联网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勘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