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市两周年:践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 北交所探究未来路

开市两周年:践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 北交所探究未来路

00:00
09:59

11月15日,北交所迎来了开市两周年的纪念日。

时间回拨到两年前,即2021年11月15日,在宣布设立75天后,北交所正式开市,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体亮相;10只新股开盘不久即两次触发临停、首日涨幅均超过100%。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截至2023年11月15日收盘,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229家,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关口”,为2948.1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1%。当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总数也已达到617万户。

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上曾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就当前这家内地最年轻的证券交易所的自身建设而言,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实际上,从北交所创设至今,市场一直有声音将其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虽然两者在市场成熟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不能直接比较,但就为创新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而言,两者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显然,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在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深改19条”已有14项改革举措落地,增量资金持续进场

今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从投资端、交易端、企业端、中介端、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

虽然整体是19条要求,但是如果仔细拆解开看,“深改19条”包括了60余项非常细化的改革举措。目前“深改19条”落地情况怎样?又如何看待当前带来的效果?

来自北交所的介绍,截至2023年11月14日,关于“深改19条”已经落地了优化“挂牌满十二个月”执行标准、简化挂牌公司申报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取消发行底价要求、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扩大做市商队伍、优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修订《转板指引》、提高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北交所业务专项加分、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落地公示审核制度、推出信用债等14项改革举措。

从“深改19条”发布以来的情况看,投资者、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各方反应均非常积极,市场整体生态呈现出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下图所示,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另一面,北交所市场近期持续回暖,多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翻倍,例如阿为特上市首日涨幅达1008%,此外还有多只次新股走势亮眼。Wind显示,北交所11月8日成交额曾达到33.02亿元;截至11月15日收盘,成交额近一周内再次超过30亿元,约为32.63亿元。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认为,从“深改19条”发布以来的情况看,这14项改革举措主要聚焦于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扩大投资者队伍、提高流动性以及持续完善监管。

“尚未推出的,比如北交所直接IPO制度安排,能够更好地吸引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尽快在北交所实现上市。尚未有实操进一步落地的,比如常态化转板机制,既能够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又能够打通北交所与沪深市场的估值差。”这些举措在他看来,都非常值得期待,也将有助于北交所持续当前的市场行情。

对于近期北交所新股表现亮眼,除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因素外,余伟认为主要归于近期连续利好因素带动下的增量资金。“根据官方数据,‘深改19条’发布后开户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增量资金进场明显。”

直接IPO制度安排之下,将会强化哪些内容?

落地的这14项具体改革举措中,目前尚未出现“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相关制度安排,而这也是“深改19条”最受市场关注的一项改革举措。

在“深改19条”出台前,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大致可分为三种路径。

路径一是“基础层挂牌-创新层-北交所IPO”。即满足条件的非挂牌企业先在基础层挂牌,再由新三板基础层转为创新层,挂牌一年后可申请北交所IPO上市。

路径二是“挂牌同时定向发行股票进入创新层-北交所IPO”。不同于路径一,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挂牌的同时定向发行股票进入创新层,挂牌满一年后向北交所申报IPO。在此路径之下可省去挂牌基础层环节。

路径三是“北交所直联机制”。不同于路径一与路径二,通过北交所直联机制,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可在新三板挂牌的同时进行北交所上市审核。

但这三种路径都必须满足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规定。

“深改19条”的推出,为优质企业登陆北交所带来了一条全新路径,即“免挂牌”直接申请北交所。

在第六条关于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中,“深改19条”明确提出“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当前,对于这条新路径,虽然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表态,“加快推出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制度”,但是如何界定“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还需等待进一步的实施细节。

如果仅从目前北交所施行发行上市四套标准考虑,净利润最低门槛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从研发要求来看则是“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

对于直接IPO制度安排中将会被强化的部分,余伟认为,在注册制的大框架下,北交所的上市安排非常有可能将会体现出更具包容性的特点,“对拟上市企业会更关注创新属性和规范性,可能会更偏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对拟上市企业净利润的要求应该不会太严苛。”

值得关注的是,据记者统计,在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群体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为45.85%,这一占比在开市之初是32.6%左右。而当前45.85%的这个数据,已明显高出创业板。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

而从周贵华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发言所透露的信息看,北交所将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新科技、新赛道等领域企业的支持,着力引进一批创新成色足、成长性强、投资者认可的优质标的。

其中“新赛道”“投资者认可”等都是区别于以往新出现的提法。值得关注的是,在发言中,周贵华亦特别强调了“强监管”。

他表示,“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不仅要向控股股东负责,更要向投资者负责、向社会公众负责,守规矩、重回报,决不能漠视、轻视中小投资者利益。我们将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监管和服务并举,实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同样不同以往,周贵华明确提出了北交所要给投资者“三个上市公司”,即:

加强对信息披露、减持、分红、关联交易、募集资金管理等事项的监管力度,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

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创新发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给投资者一个有价值、有效益、有回报的上市公司。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虚假披露、资金占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一个安全、放心、可信赖的上市公司。

而细化合规标准,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在余伟看来,规范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的讲话,重申了北交所加强监管的重要性。

“既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又能给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投资标的;同时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打击,也能起到惩罚和劝诫作用,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他说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