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数据出炉: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多增,释放楼市回暖信号

10月数据出炉: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多增,释放楼市回暖信号

00:00
07:53

11月13日,央行发布多项金融数据显示,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3万亿元。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10月信贷、社融数据基本符合或好于市场预期,这也反映我国内需延续良好复苏态势。广义货币同比整体与名义GDP增速匹配,目前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市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存在。

同比多增超9000亿 债券融资放量增长带动社融增长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从分项上看,政府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成为带动社融同比增多的重要项目。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0月份,债券融资特别是政府债券融资明显放量,这主要与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等因素带动有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政府债供给放量拉动下,社融增速反弹回升至9.3%。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月内累计发行规模超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触及1.56万亿元的年内峰值,且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

展望后市,温彬预计,伴随万亿国债增发且将在2023年内全部完成,今年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超过万亿元水平,继续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楼市销售有所回暖 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多增态势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总量保持平稳。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10月新增信贷环比有所下降,但已略高于市场预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贝壳财经记者,10月是传统信贷小月,从2019-2022年间看,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占9月份增量比重约为三分之一。总体而言,10月人民币贷款增长较为正常。

分部门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多增态势。央行数据显示,居民部门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同比多增375亿元。

“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一定程度反映居民对楼市销售端在企稳回暖,居民对楼市预期逐步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预计,随着国内经济保持修复态势,稳楼市政策效果会进一步显现,房地产修复趋势乐观。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0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049.83万平方米、9.47万套,同比下跌2.59%和3.32%。从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交易热情已有所回暖,与6月份以来连续20%以上的同比降幅相比明显收窄。

企业信贷仍是主力 存在“债贷跷跷板”效应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企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同比增加537亿元,环比减少1.17万亿元,依然为信贷投放的主力。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同比分别变动73亿元、-795亿元,而票据融资多增了1271亿元。

梁斯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而票据融资增多,说明了当前市场存在“以票充贷”现象。企业中长期信贷继续少增,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处于持续修复阶段。

温彬指出,10月作为信贷小月,对应投放节奏季节性放缓。同时,受双节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10月官方制造业PMI结束四连升态势,带动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减少。但同时,在“债贷跷跷板”效应下,部分企业融资也从表外转向表内。

温彬预计,随着增发国债和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11月到12月PMI将重回荣枯线上方,地方化债推进也有助于稳投资、稳信心,带动实体融资需求继续改善。

M2维持10%以上较高水平 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M2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余额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3.9个百分点。

“M2增速保持稳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做支撑。”梁斯表示,其一是税期影响,即10月份为缴税大月,叠加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导致居民和企业存款减少,财政存款多增。其二是在中秋、国庆假期带动下,居民外出旅游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国内旅游热情高涨,居民存款同比多减了1266亿元。

董希淼则指出,总体上看,10月末M2增速仍然维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稳健的货币政策较为有力,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10月M2—M1“剪刀差”扩大0.2个百分点至8.4%,以及M1同比增速大幅下滑,从侧面反映出经济活力仍显不足,市场主体信心有待提振。

金融数据或将持续走强 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展望后市,梁斯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稳经济,这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

温彬亦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带动总需求和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通过降准等多种方式予以协同配合,共同稳固宽信用进程。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发力空间,温彬表示,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预计年内信用扩张仍可保持偏暖状态,且月度间信贷更加平滑,波动性降低。

周茂华认为,我国短期内全面降息迫切性不高。综合考虑年底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多,加强跨周期调节、加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方面,央行年底前后出台降准、结构性工具可能性仍在。

董希淼则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的态势并不十分稳固。因此,四季度我国应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继续实施降准、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下降5—10个基点,推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

“如果11月或12月份5年期以上LPR非对称下降10个基点,将更好地降低居民存量和新增房贷利息支出,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董希淼表示,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激发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为实现2024年经济良好开局创造条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