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将“变态”进行到底

李银河,将“变态”进行到底

00:00
16:58

相比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的身份,李银河留给公众最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她是王小波的遗孀,以及在王小波去世后,她爱上了一位跨性别者的时候。

李银河一生致力于婚姻家庭、性别和性三个领域的社会学研究,早在1999年,就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她对性的观点先锋且包容,坚持为那些在性和性别领域的“越轨分子”发声,由此很多人骂她“变态”。

她发表过很多引发争议的言论,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提倡卖淫非罪化、炮轰婚姻法。

但回归到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她在做的,只是尽自己的本分,打破偏见,让每个人有自由生活的权利。

在自传《活过,爱过,写过》中,李银河这样写道:

“我准备遵从内心和直觉,将变态进行到底,将对美的追求进行到底。”

李银河有一个打着时代烙印的小名——李三反。

这个名字有两处特别,一是源自1952年全国开展的“三反运动”。那一年,李银河出生。

二是随母姓。李银河的父母都是人民日报社的创刊元老,崇尚男女平等,于是兄弟姐妹中两个随父姓,两个随母姓。

知识分子家庭的开放包容,父母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当时重精神轻物质的氛围,让李银河拥有幸福松弛的童年和少年。

李银河和父母

李银河是典型的学霸,初中就读于北京师大女附中,这是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学校之一。

她曾自述:“似乎我智力的极限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挑战,从没觉得什么东西难得学不会过。”

这一点在她日后留学美国时得到了充分印证,英语基础薄弱的她,硬是依靠强大的自学能力渡过了语言难关。

毕竟,她只上过一年初中,就被迫中断了学业。

特殊年代,和众多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样,李银河先在内蒙古兵团插队三年,又在父亲老家山西沁县的农村待了两年。

体验过日复一日开垦荒地却种不出多少粮食的绝望,也被农村妇女拼命多生的生育现状震惊过。

当时,年轻的李银河已经展现出对社会学问题的敏感,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打破这种习惯势力。孩子并不是使自己不朽的办法,创造才是。”

这些观察与省悟,也在无意识中勾勒出一个社会学专家和女性主义者的成长路径。

青年李银河

1974年,22岁的李银河经老乡推荐,被山西大学录取。

大学三年,除了如饥似渴地读书,她还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初恋。

虽然和恋爱对象都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很相似,看似天作之合,但最终李银河却被对象以“情调”不同为由抛弃。

李银河热衷于世界名著,整个青年时期,从《悲惨世界》到《血与沙》再到《无名的裘德》,把能搞到的书都看了个遍,在当时这类读物大多被定性为“毒草”。

而男方则是深受“爹娘恩情深 不如主席亲”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直言欣赏不了李银河的小资情调。

这段恋爱被李银河视作单箭头的奔赴,也是她第一次品尝爱情之苦,刚分手时恨不得拿刀割手臂。

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李银河才从失恋的悲伤中走出来。

和王小波的故事,一切从一本手抄小说开始。

1977年,李银河大学毕业进入光明日报社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朋友那儿看到了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她有一种灵魂被击中的感觉。

直觉告诉她,她和这个作者早晚会发生故事。

王小波《绿毛水怪》手稿

但第一次见面后,李银河有点失望,这个男人长得实在不好看。

王小波却对她一见钟情。第二次见面,王小波就向她表白。

得知李银河没有男朋友后,他直接问她:“你看我怎么样?”

有点无赖,又透露着无敌的自信和无比的纯真,李银河慢慢被打动了。

按世俗标准,这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合。

一个在报社做编辑,一个在街道当工人;

一个大学毕业,一个初中都没上完;

一个面容姣好,一个长相堪忧;

一个已经小有名气,一个默默无闻,还没发表过任何东西。

在任何时代,这样条件悬殊的两个人都很难有交集。

但李银河是个例外。

王小波的诗意、浪漫、才华,孩童般的赤诚,和对她排山倒海的爱,最终打动了他。

李银河和王小波

他们彼此认定对方是自己的“良心”。

在王小波看来,所有浪漫的故事都发生在天差地别的两个人之间。

这与李银河对于爱情的向往不谋而合。

她后来在《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里把爱情分为三个层次:好感、喜欢、激情之爱。

她说自己和王小波属于第三种。

那是一种非理性的迷恋,是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冲动。

王小波用滚烫的情书向李银河表达爱意,他写道: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

“银河,你好!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让他们的爱情在婚姻里落了地。因循守旧的年代,他们活得特立独行,说好不要小孩,就坦然地做起了丁克。

1982年,李银河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社会学,两年后王小波办了陪读。

奖学金不够花,夫妻俩就去餐馆打工,想方设法省钱,周游欧美,堪称穷游鼻祖。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人都忙着挣钱的年代,像王小波和李银河这样把物质欲望降到最低,追求精神丰硕的人,实属异类。

1988年,两人回国,各自迎来事业的井喷期。

除了合作完成中国男同性恋的现状调查,王小波写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时代三部曲”和大量杂文随笔,李银河陆续出版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等多部作品。

王小波与李银河

相伴二十年,两个人没有吵过架,红过脸。

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把爱情活成了现实版的童话。

直到1997年,王小波突发疾病去世。

王小波走后,很多人知道了那句“你好哇,李银河”,它像一个符号,成为那段美好爱情永恒的象征。

爱你就像爱生命。虽短暂,却无憾。

很多人是因为王小波,才知道李银河。

但事实上,她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第一位进行同性恋研究的学者,还是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她在学术上的光芒,很长一段时间被“王小波遗孀”遮蔽了。

李银河

李银河师从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1979年,费孝通举办了一个社会学讲习班。李银河对社会调查的热情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点燃的。

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想知道,在正常社会中生活的正常人,是怎样想事情和做事情的。这也成为她留学美国的唯一动机。

1986年和1988年,李银河先后获得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国内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持续专注婚姻家庭、性与性别的研究。

她在《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指出,村落文化中,女性的生育压力比城市大得多;

在著作《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中,探讨独身主义。

在《性别问题》中,关注两性的不平等。

她还呼吁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比如冻卵、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

李银河著作

对两性以及性关系的认识,李银河无疑是超前的。

她研究同性恋、婚外恋、虐恋、婚前性行为……由于涉及的话题比较敏感,她的学术观点一度被污名化。

东亚传统文化里,“谈性色变”。2014年,有人走上街头对她的照片泼大粪,以此批判李银河为首的性学家们。

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曾说,中国99%的成年人都是性盲。

但李银河想用自己的所学,打破一些认知壁垒,消除社会偏见。

长达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银河发表了《虐恋亚文化》《性学入门》《女性主义》《同性恋亚文化》《婚姻法修改论争》等几十本著作。

其中,她最痴迷的是关于虐恋的研究。

在后来创作的虐恋小说集的序言中,李银河这样写道:

“我一生囿于书斋,著作等身,但真正全情投入的只有《虐恋亚文化》一书。”

这和她自小就有虐恋情结密不可分。

李银河和王小波

情窦初开的李银河,曾目睹一个男同学被五花大绑,她竟在他身上感觉到一种奇异的性感。

她对日本一个演员说的话深表认同:“只有变态的才是美的。”

对于这种把快感和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倾向,李银河认为,它揭示了人性中非理性力量的强大,是一种成年人的游戏,一种带有创造力和美感的戏剧活动。

李银河以一个学者的专业,解释了原先被认为是变态的性行为、性心理。

很多网友质疑她为什么要去研究非大众化情爱,她回答,“我不是为少数人争取特权,我只是帮一部分沉默的群体发声。”

而这种把人们视为肮脏的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的科学态度,并不是泼粪阿姨们认为的“黄色泛滥”。

因为李银河很早就提出过性的三个原则:自愿、成年、私密。

在这个前提下,她认为少数人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允许。

李银河

李银河是勇敢的,也是孤独的。

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一次次把她推上风口浪尖。

对此,她很平静:“我知道自己是对的,我宁愿再被误解50年。”

作为一个饱受争议的学者,公众对李银河的讨伐还来自她在王小波去世三个月后,就和一个跨性别者生活在一起。

2014年12月18日,李银河发表了一篇《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称自己有一位同居17年的伴侣——大侠。

2014年李银河回应 /图自网易女人

大侠的出现,让公众第一次被科普了什么是“跨性别人群”,即心理是男性,身体是女性。

他们相识于一次酷儿聚会。

当时大侠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被李银河的风度气质深深吸引,双方互留了电话。

最开始,李银河只是把大侠当作“跨性别课题”的研究对象。

两人去麦当劳吃饭,她问“他”答,“他”很坦诚,一切问题都如实回答。

饭后,李银河坚持AA,大侠却不由分说买了单。

按惯例做社会调查是要付费的,她才明白,在大侠心里,这次见面不是调查访谈,而是男女约会。

大侠的追求热烈而真挚,“他”不爱看书,却为李银河写下很多动人的诗。

李银河想,也许冥冥之中是上天的安排,派“他”来拯救自己脱离失去小波的苦海。

她接受了大侠的爱情。

李银河和大侠

在李银河的观念中,爱情不分阶级、贫富、美丑、年龄,甚至性别,一段爱情只要发生了,就是美的。

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二次激情之爱。

大侠性格豪爽,处事干练,情商也很高,李银河的家人都很喜欢“他”。

两人在一起后,亲朋好友甚至同事也很接纳,他们没有感受到任何来自身边人的歧视和压力。

但这段感情却引起了王小波粉丝的不满,他们指责李银河因为王小波走红,却在小波去世后很快与一个跨性别者同居,是对王小波的背叛。

他们认为李银河应该为爱厮守,终身不渝。

李银河对此很坦荡,为什么小波走了我就不能再喜欢别人,哪怕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她在微博上大方晒出和爱人的合照。

坚持丁克的她,因为大侠想要孩子而选择了领养。

在爱情面前,所有的反对理由都不能成立

——《李银河说爱情》

她用自由率真的活法,证明了“爱从来都具备打破一切束缚的力量”。

退休后的李银河和大侠定居威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散步,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写作。

她写自传,尝试写小说,写一切自己想写的文字。

讨厌她的人,直言她的文笔实在一般。

喜欢她的人则认为,她的人格魅力强大到可以让人忽略文笔。

作家好友冯唐对她的生活方式给了一句评价,“信马由疆。好惬意。”

这正是李银河在少女时代就追求的人生,自由而独特,靠自己的力量,随心所欲。

//

有人说,如何评价李银河,能看出这个人生活在哪个时代。

也有人说,李银河的观念,领先中国国情50年。

在李银河看来,她只是尽情地享用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专家和学者,李银河著作等身,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是她真正感兴趣的,并以自己的力量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一个女性,一个独立个体,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活得本真而纯粹,爱得率性而天真,以非主流的坦然,最大程度地绽放了自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人,在湍急的生命长河里,跨越年龄、性别、外貌、世俗等种种迷障,无拘无束,奔涌向前。

活过,爱过,写过。李银河,人间值得。

本期作者:苏颜

编辑|排版:夏夜飞行

高晓松|咪蒙|周国平|许知远|郑渊洁

蒋方舟|余光中|杨红樱|蒋勋|范雨素

柴静|刘震云|林奕含|许立志|庞秀玉

冯唐|史铁生|阿城|匪我思存|余秀华

安妮宝贝|琼瑶|马未都|沧月|陈年喜

大冰|笛安|八月长安|墨香铜臭|阿城

贾浅浅|墨香铜臭|白先勇|倪匡|洪晃

龙应台|亦舒|江南|刘慈欣|九鹭非香

崔永元|明晓溪|麦家|汪曾祺|金宇澄

《读者》|《青年文摘》|《花火》

《独唱团》|《绿风》|《故事会》

《诗刊》|《今古传奇》|《萌芽》

《十月》|《散文世界》|《知音》

围攻莫言始末|江南败诉|抄袭诗人之死

天涯濒临倒闭|中文已死|教科书删鲁迅

ᥫ᭡ 约稿函

——投稿指南©️转载说明——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