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书记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是想收集问题还是拒绝问题

评论丨书记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是想收集问题还是拒绝问题

00:00
03:25

信息时代,让人烦恼的从来不是有没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而是这个渠道是否畅通和有效

近日,有报道反映广西大学部分学院在一楼大厅内设置的书记、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无法保护投信者隐私。

12日晚,广西大学发布通报称:经查,摄像头是2013年统一安装,用于维护学院安全。书记、院长信箱是2023年安装,主要用于收集师生员工“急难愁盼怨”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困难。设置信箱时,相关学院从方便师生员工投递的角度予以考虑,未能充分关注到投信者的隐私。学校已对设置在摄像头下的信箱进行了彻底整改。

摄像头对着信箱,谁还敢去投信?这样的监控,不仅是对投信者隐私权的侵犯,更可能是对其个人安全的威胁。

虽然依据解释,是先有摄像头,后有信箱,摄像头不是针对信箱,而是为了监控公共区域的安全。但客观上的效果,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类似事件已发生多起,例如早前安装在陕西省紫阳县高滩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左侧的“群众意见举报信箱”,疑似被监控摄像头照着。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摄像头系公安部门2014年在此路口安装的两个监控摄像头之一,用于监控交通状况;网友反映后,已对此进行整改。

我愿意相信,有可能是安放信箱的人想少了。他们也许只是完成一项任务,压根没有多一些思考,比如站在举报人的角度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人们才敢于使用这个信箱。在前车之鉴屡有曝光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难以说得过去。

在大学里安装反映问题的领导信箱,既是一种仪式感的表达,代表对师生的态度——平等、开放、信任、友善,更是实际工作的必需——收集“急难愁盼怨”问题,改进学校工作,增强师生获得感。

因此,当它被监控探头对着的时候,这种意义可能会走向反面。既然是反映问题,而且是直接向书记、院长反映,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棘手,要么是基层师生层面解决不了,要么是制造问题的人会阻碍问题解决,摄像头的出现,究竟是想收集问题还是拒绝问题呢?

再者,校方在回应舆论、换个位置安放信箱时,不妨再多一些思考。如果平常学校的管理是有序且规范的,学生和基层教职员工应该拥有了令人放心且有效的向上沟通渠道;反过来说,如果此前校领导无法获得基层师生最真实的想法,那么,阻碍沟通的其实是无形的“监控”。信息时代,让人烦恼的从来不是有没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而是这个渠道是否畅通和有效。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