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8小时,民警从5400万条数据中为离家14年的人员找家

耗费8小时,民警从5400万条数据中为离家14年的人员找家

00:00
02:52

“王警官,感谢你,现在小杰已经安顿下来,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好好教育他,不会再走歪路了。”一个下午,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科学研究所三室主任王禹收到一条短信,号码归属地是贵州六盘水,这是王警官此前办理的一起寻人案当事人发来的。

8月19日,正在处理案件的王禹接到江苏镇江丹徒警方的紧急求助:“被判11年的刑满释放人员小杰回来了,但始终拒绝透露身份,不愿与外界交流,回归社会难度极大,能不能做一个DNA比对,找一找他的亲人,通过亲情做好感召工作。”原来,小杰2014年犯案,一直不肯交代真实身份,最终法院只能以其自报姓名判刑11年。服刑期间,监狱方面也曾多次查找比对,一直没有结果。2023年8月刑满释放,小杰回到丹徒还是不肯讲自己的真实身份,民警这才想到找王禹帮忙。

尽管手头忙碌,王禹依旧接过丹徒警方送来的检材走进实验室,在获得DNA数据后,他登录江苏省DNA数据库进行比对。但查阅了400多万条数据后,他一无所获。后来他又进入全国数据库,从5000多万条数据中初步选出染色体特征相符的57条数据,对其中每一条进行特征比对。

作为公安部刑侦局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优秀奖获得者的王禹,在多年实践中,不仅积累下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破题“秘诀”,他反复调整容差上限和匹配下限进行比对,“每条数据我起码要比对60个以上的特征,相似点越多,比中的可能性越大。”

8个小时后,王禹的比对有了结果。当天晚上,警方就通过王禹明确的线索,与贵州六盘水警方取得联系,随后又联络上了小杰的家人。这时警方才得知,14年前小杰和家里闹矛盾后离家出走。迟来14年的亲情,却一时没能融化小杰心头的坚冰。王禹配合当地警方,共同做好小杰的劝解工作,“20多个失散家庭,通过我的努力实现了团圆,也有很多故事,和小杰说说,挺管用。”

处理像小杰这样的情况,对于王禹来说,已是日常。每年收案1000余起,7000多份检材,让他没有多少休息时间,“为225起重大案件提供关键破案线索375条,王禹是镇江刑警忠诚、奉献、钻研、敬业精神的突出代表。”刑警支队政委郦旭东表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