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互联网如何发展,我不认为“个性化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对一”的线上教学,这个模式或许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我还是坚信最好的教学模式还是需要去学校在集体的环境下进行才是正道。其实最近的“疫情”已经证实了这点其实,选择学校就是选择环境,学校除了教授知识外,还有一个功能是在家庭个性化育儿过程中无法取代和必须掌握的能力,那就是“社会性人格”养成,即:学会集体的团队协作、分工,认知个体差异化,学会待人接物的社会实践/责任,学会理性面对“成绩、得失、起伏…”的现象……当然在此过程中好的老师和家长均需要耐心观察和适时给予引导。其实,我一直认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小小试验田,这比任何成绩更重要!啰嗦了
君子不器,难道不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物一样被固化吗?
这一段音频没有听明白,我理解君子不器是不应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大牛吗,可是不这样怎么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呢,并且过上一个稳定富足的生活呢,并且以后越来越计算机化,那要是不器,不就是没有人去学那些很难的编程技术了吗,这个怎么解释?!
轩辕十四Rex 回复 @乐嫚儿: 所以,那还远远不到“君子”的程度啊。我们多数人还处在“少也贱,而多能鄙事”的程度哦。在孔夫子那里,君子,或者“士”,是社会的管理者,是不应该陷到具体事务中的。
同意你的说法,再过些日子装个芯片就替代12年基础教育了,不过怎么提取知识、学以致用,就成了教育的重要问题。
Vincent_空 回复 @不晚: 不可能,即使技术实现了,但是多出来的人就没有办法了
君乃圣之衍,君以圣为准,则非东西可比拟。
轩辕十四Rex 回复 @耳聰目明心靈: 是的。
惠施和柳下惠不是一个人。
轩辕十四Rex 回复 @瞌睡猫: 嗯。我说的时候可能没注意?
good
岩老师我是你的新粉丝请关注我
我的理解 “教育”应该分为“教”和“育”。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教育体系的问题,是人们只重视“教”而自动忽略“育”的问题。在目前这么大的人口基础上谈“全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感觉太不切实际……要做好协调发展必须提升“家庭-育”的能力,目前我所感知到的情况则大部分家庭在此中仅仅承担了“养”和协助学校“教”的作用,很少有真正的“育”的情况。这个“育”才是真正的个性化的,是基于社会基础的标准化的教学环境下针对孩子的个性化引导(非知识性的,而是更多的思想性的启蒙 疏导等)即:学校教知识、家庭育人格。这个育至少从孩子落地就应该开始的,它体现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取决于家庭成员自身的为人处事的观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