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解析价值派鲍无可“平平无奇”的上升曲线,来自巴伦周刊。
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尽量不要赔钱,少赔钱,然后才是赚钱。
市场持续震荡下行,公募基金普遍遭遇“业绩寒冬”,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净值甚至腰斩,在此之下,景顺长城的价值派基金经理鲍无可因近五年业绩“年年正收益”今年脱颖而出,成为基金投资的一股“暖流”。
鲍无可是一位“价值策略”基金经理,相比押注“成长赛道”进行投资,他更看重投资中最朴实的“安全边际”原则,在组合中买入估值便宜的股票,当估值过高时则进行及时减仓。他曾表示希望投资人在“任何时候”买入基金时,获得的都是一个“性价比高”的投资组合。
朝阳永续数据显示,鲍无可管理时间最久的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自2019年以来,截止今年11月8日,年度收益分别为14.83%、14.08%、18.44%、1.09%,今年更是取得12.24%的收益率,期间最大回撤仅为9.05%。
A股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但同时也会发生“定价错误”,包括局部的定价错误、甚至某些时期整体的定价错误,然后再迎来市场价值的“重新发现”,这个过程其实给了做价值投资的空间。
相比具有性感故事的股票,鲍无可的持仓更多的是一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股票,其重仓股为中国移动等电信股,华能水电、川投能源等水电股,凤凰传媒、中南传媒等出版传媒股,中海油中石油、陕西煤业等能源股,以及紫金矿业等资源股。
鲍无可“谨慎保守”的性格基因是其投资结果的根源,坚持低估值高壁垒“安全边际”的价值策略,通过一些看似“平平无奇”的股票,为他的基金画出了一条稳定“斜向上”的净值曲线。
在他近两年脱颖而出后,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现在这个时候还能买入鲍无可的基金吗?近日鲍无可恰好发行了其管理的第八只新基金,由于前几年不少顶流基金经理在业绩出彩时增发新基金导致基金高位深套的前车之鉴,这样的场景会否在鲍无可身上再次上演?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站在如今这个时点鲍无可基金的可能回撤幅度会有多大?
鲍无可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自2014年6月27日任职以来,基金的最大回撤为28.11%,出现在2016年股灾时,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为46.7%,第二大回撤出现在2018年熊市时,彼时回撤幅度为不到20%,其他时间,基金回撤均较小,在10%以内。鲍无可由于持仓组合保持“低估值”,因此也决定了回撤幅度大概率不会像高估值的成长股基金经理那样巨大。
同时由于鲍无可属于价值风格,在风格切换时会出现收益跑输成长风格的情况,在2019、2020年成长风格极致时,不乏对鲍无可“进攻”不足的评价,尤其如今价值与成长再次极致分化,市场可能会随时切换到成长风格。但是不管市场为何种风格,如果本着长期持有的话,最终还是要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
对比价值风格鲍无可与成长风格代表张坤的同期基金收益,自2014年6月27日至2023年11月7日,鲍无可取得了313.45%总收益,年化平均收益为16.35%,张坤取得了351.45%总收益,年化平均收益为17.45%,鲍无可的最大回撤为28.11%,张坤为53.49%。
由此可见,牛市时鲍无可确实会在相当程度跑输张坤,但实际上长期来看经历牛熊后二者收益率最终却非常接近,10年16.35%的年化收益率平心而论并不算低,投资大师巴菲特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左右。价值与成长两种投资风格无关孰优孰劣,重要的是,平平无奇与惊涛骇浪哪种过程对于投资者的体验更好,以及最终能落到投资者手里的收益哪个更多,这可能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鲍无可就算了吧,牛市来了拿着能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