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更全面的权威查询平台,或是集中统一公示部委、央企及其下属企业、机构的名录,确实有其必要性,这也符合打造阳光透明政府的要求
据《半月谈》报道,近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有关部门,以及国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等多家央企,接连在官方平台发布“防诈声明”。不法分子利用部委和央企权威形象,通过“高仿”权威机构和红头文件、钻热点政策空档等方式,对基层政府、企业或投资者实施诈骗。这种行为干扰了政策落实和市场秩序,侵害了相关主体利益,也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冒充部委、央企行骗,这类现象一直以来并不少见。被骗的对象,除了个人、企业,甚至还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这次多家部委、央企接连发布“防诈声明”,足见相关问题已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
↑“国家反诈中心”App。图据半月谈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公然冒充“国字头”机构,真有这么容易得逞吗?就现实来看,千万别低估这类骗术“以假乱真”的程度。比如,疫情期间就出现了一种以帮助企业融资为名义的骗术。一方面,当时确实有不少企业出现资金运转困难,亟需帮助;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也恰好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于是,在这种双重背景下,那些伪装成部委机构,打着发放“补贴资金”旗号的诈骗,就自然容易让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上钩”。
这类骗术的共同点是,与国家政策“与时俱进”,既冒充政府部门,或标榜有特殊背景,还擅长“蹭”政策热点,甚至做假做全套,连网站乃至办公地点都有。比如,有非法团伙炮制出一个“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的机构,假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名,实施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不久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诈骗案,犯罪团伙宣传有“政府背景”,营销“国字头”网站,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有286人被骗,涉案金额2850余万元。
要避免掉入这类看似“高大上”的骗术,首先需要全社会在意识上引起重视,不能低估它出现的概率。特别要防止被各类“名头”所忽悠,破除某种普遍存在的对于“背景”“级别”的迷信。要知道,很多看起来冠冕堂皇的“大机构”或者是“好政策”,在网络上多求证、检索一番,是不难看出猫腻的。但前提是,要有“疑问”精神。
当然,它们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是因为精准洞悉了一些人和机构的心理,比如,一些针对地方政府的骗术,就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还与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部委、央企的机构系统非常复杂,业务范围也非常广,很多时候未必能把每个机构的信息都完整查询出来。甚至,有些“山寨”机构在被辟谣后,还敢于“贼喊捉贼”,这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的门槛。因此有建议提出,要探索建立部委、央企等“国字头”单位统一的机构名称权威查询平台。
这方面,其实也已有一些行动。如2021年以来,国资委先后公布三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上线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但一来,这种公示的社会普及度还不足,二来,它未纳入一些部委机构的信息,范围还不够。所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权威查询平台,或是集中统一公示部委、央企及其下属企业、机构的名录,确实有其必要性,这也符合打造阳光政府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全社会的反诈治理。这些专门借“国字头”名义的行骗,本质上也是社会诈骗乱象的一部分。对那些可疑的“山寨”机构,不仅需要被仿冒对象及时辟谣、维权,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跟进打击、处理,让不法诈骗分子付出该有的代价。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