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的遗迹及其体质特征
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猿人遗迹遍布南北各地。迄今已发现猿人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数十处之多。其中特别重要的发现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郧西人等。一大批猿人的遗骸或遗物的发现,不仅为世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中国远古人类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充分地说明早在200多万年以前,中国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猿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经古地磁法鉴定,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1961~1962年间,在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距今约180万年的猿人时代遗存。
时代稍晚的猿人化石和遗址,在许多省市均有发现。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壮,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780毫升)。此外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距今约80万~65万年。
和县人1980年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猿人化石包括一具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头盖骨、一块附连二个臼齿的左下颌骨和四枚单体牙齿,共代表三个个体,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其颅骨较宽,额骨低而后倾,顶骨的矢状脊明显,眉脊粗壮,其年代晚于北京猿人。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猿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北京猿人的前额低平,眉脊粗壮,吻部突出,无明显的下颏,颧骨高突,鼻子宽扁,头骨上窄下宽,最宽处在耳孔稍上方,轮廓略呈椭圆形,长着较现代人粗大且纹理复杂得多的牙齿,头部带有明显的原始性。
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较蓝田猿人略有进步,平均脑量约为1075毫升,比现代猿类的平均脑量415毫升大一倍半以上,其中最大的脑量为1225毫升,已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量(1400毫升)。北京猿人的门齿呈铲形,有宽鼻子和低而平的面部,下颌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圆枕等,这表明北京猿人化石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猿人的四肢更接近于现代人,除骨壁较厚,髓腔较小外,骨骼的形状、大小、比例和肌肉附着点都与现代人相似,其上肢骨和现代人接近的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这表明北京猿人的下肢在长期直立行走和辅助性劳动中日趋完善,而上肢在长期的劳动中适应日益复杂的动作而变得十分灵巧。从北京猿人整个体质形态来看,其头骨和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改造,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在类人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脑髓的发达,恰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北京猿人长期生活的龙骨山洞,留下40米厚的堆积物,其绝对年代经釉系法和古地磁法测定,最早距今69万年,前后持续达40万年之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