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瑞丽口岸|缅北战火旁,一座中国边境小镇的平静与从容

直击瑞丽口岸|缅北战火旁,一座中国边境小镇的平静与从容

00:00
08:58

编者按

10月27日起,缅北多地爆发激烈战事。这一背景下,在一墙之隔的中国边境城镇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人们的生活有无受到影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三位特派记者于悦、夏侯凤超、李梦瑶深入中缅边境,讲述战火旁这些城与人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李梦瑶11月9日发自云南瑞丽

一墙之外,战火纷飞;一墙之内,安稳从容。缅北战火旁的中国边境小城瑞丽,繁忙景象依旧,城市如常运转。但这里的人和故事,又仿佛发生着一些变化。

“唯一的牵挂就是身在缅甸的妹妹”

11月9日,瑞丽口岸边检站,不时有人进进出出,站前的广场上,一场“消防宣传月”活动刚刚结束,人流散去。乘坐旅游大巴前来的游客一批又一批,走到广场上与国门合影留念。

作为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瑞丽口岸历来繁忙。一墙之外的缅北战事,仿佛对这里的人和事并没有太大影响。

紧挨着瑞丽口岸的国门珠宝城里,刘霞正在不时向来往的游客兜售她的翡翠手镯、手串、挂件。翡翠是这座珠宝城乃至整个瑞丽最具代表性的物品。

这里的翡翠,原材料多是来自缅甸。刘霞说,他们有固定的供应商在缅甸,在当地收了原石之后发货过来。然后再加工成挂件或首饰。

“最近因为缅北战事,运输的成本上涨了,缅甸当地挖翡翠原石的工厂也停工了。”刘霞说,因此她最近没有再进货,卖的也都是以前的存货。

刘霞一家人都从事玉石生意。她的妹妹在缅甸做翡翠直播带货,老公也往来于中缅做翡翠原石运输。但随着缅北战事燃起,当地的部分物流运输中断,生意多少受到了影响。

刘霞说,妹妹去了缅甸一年多,每隔三个月回来办一次签证。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上百万元甚至更多。战事发生后,妹妹目前在缅甸仰光的一家宾馆里住着,同时做直播带货。“人目前还算安全,但即便卖出去了,当地的物流也是个问题。”

除了对翡翠生意有些影响,对于目前一墙之外的缅北战事,刘霞显得很“淡定”,“不管国境线外如何,我们这里是很安全的,大家也没有因为那边有战乱而过度担忧。”对刘霞而言,唯一牵挂的就是身在缅甸的妹妹。

“没什么可怕的,因为我在中国这边”

瑞丽口岸对面的城市是缅甸木姐,这里的缅甸人多为傣族和景颇族。

在瑞丽口岸大门一侧,或许是站了太久,不少缅甸的孩子、女人和年轻人席地而坐,他们没有太多交流,身旁是四五个满当当的编织袋或行李箱。

“这个星期,过来找亲戚避难的越来越多。”一位在此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说,有人坐车,他们就送过去。

从木姐来的阿花抱着弟弟正坐在地上愣神,旁边的母亲身上还背着一个小弟弟,还有另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弟弟跟在身边,他们正等待着生活在中国的亲戚来接,由于阿花上学学过汉语,能简单沟通上几句。

根据阿花的描述,从缅甸木姐到南坎一路都在打仗。“对面就是我的祖国,但我的国家给不了我们安全感。”阿花说这句话时,眼睛望着缅甸的方向。

根据网上流传的缅甸木姐口岸的现场照片,警戒线后面挤满了人。不少缅甸居民在那里支起帐篷,躲避战火,或许他们认为挨近中国国境更为安全。

网友“华裔小唤”自战火开始后,就一直在微信上更新边境情况,她在中国瑞丽生活,而父母就在另一侧的缅甸。“有一天战事从晚上11点一直打到次日天明,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父母一晚都没睡。他们不愿离开家园,说要是离开家里,鸡鸭怎么喂……”

网约车司机易师傅家住国境线旁的一个小寨子。“我们站到板凳上,就能看到对面的战火。先是哐的一声,然后山头冒起白烟,不时有炮弹声传来。”易师傅说,“倒是没什么可怕的,因为我在中国这边。”

“边境贸易依旧,生活还要继续”

作为中缅最大的陆路口岸,瑞丽口岸在滇缅贸易中占比约七成。口岸见到最多的,还是载着货物往来交易的缅甸送货人。

小城实在繁忙,不少缅甸牌照的摩托车、电动车上午来扫货,下午再从口岸返回缅甸。不过,来时还单枪匹马的一人一车,回缅甸的时候,已经载着一百多公斤货物了——

阿强就是其中一员。今年30岁的阿强刚做两地的送货员没多久,一辆摩托车、两根竹竿,就是他谋生的行头。摩托车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箱子,车座再放上用绳子缠好的货箱,两个竹竿一固定,一辆车就能装300斤。阿强说,像他这样的送货员,在瑞丽口岸有上百个。

瑞丽口岸连接两国,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摩托车,来进货的缅甸人,一辆小推车就能成为两国贸易的工具。口岸附近,不时有拉着罐装饮料、瓶装水的小推车,被捆绑得紧紧的,排队等着过口岸。

最近,缅甸人大多是来进蔬菜、鸡蛋等生活用品的。“虽然缅北有战事,但是边境贸易依旧,生活还要继续。”阿强说,缅北战事让必要的生活品都成了稀缺品,什么都不如活下去重要。

阿鑫经营的超市就在瑞丽口岸旁的中缅街,来来往往的缅甸人在此进货、休息。阿鑫说,前段时间,大批人在这里买鸡蛋、食用油,根本供不应求。

中缅之间的贸易,促生了周边一系列产业。连接两国贸易的电动车也成了热销品,瑞丽口岸附近,走两步就能看到专卖店;大多数饭店门牌上,都标注着中缅两国语言,缅甸小吃也成了瑞丽特色。

“不过,最近来往口岸的人少了很多。”阿强说。

“我不知道会在瑞丽停留多久”

瑞丽口岸边上就是中缅友谊街,走在路上,缅甸人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多。忙碌着装货、运货的缅甸送货人,来往贸易多年,很多人已经能熟练地用汉语对话了。

街上有个散货市场,几乎是周围能够集结缅甸货最多的地方——小到方便面、牛肉罐头,大到锅碗、衣服等等,都能在这儿买到,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缅甸产品。

散货市场上,卖货的也几乎都是缅甸人,和阿强不同,他们是把缅货带到中国来卖。缅甸人阿尹在市场上干了多年,牛肉罐头和鱼罐头是她售卖的主品。

尽管她的家离战火不算近,但战争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安全问题。货没了,在缅甸想进货也进不到,这些能卖的存货卖完后,自己就只能回缅甸了。“想要安全、想要挣钱。”阿尹用蹩脚的汉语说着。

来中国躲避战火的缅甸人也希望自己能早点回家。瑞丽口岸前,15岁的缅甸女孩阿花还在跟母亲一起等亲戚来接,“我不知道这次会在瑞丽停留多久,但我希望能够早点回家。”

刘霞也盼望着自己的生意能够回到从前。靠着翡翠吃饭的一家人,希望缅甸的翡翠新料能快些来,多做些漂亮的款式,能够从瑞丽带到全国各地。

中国的边境小城瑞丽也在等着这一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