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又立哪家强?中国支持阿根廷马岛主权,为何会让英国上蹿下跳?

又当又立哪家强?中国支持阿根廷马岛主权,为何会让英国上蹿下跳?

00:00
15:57

英国,一个又当又立的国家。

1982年4月2日,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3000名阿根廷军人登陆马尔维纳斯群岛,震惊世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爆发。

阿根廷之所以在马岛问题上突然发难,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矛盾的不可调和。

自1816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自立门户以来,虽然敞开国门利用外资迅速富裕,经济一度繁荣到在1900年前后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更是超过欧洲列强德国和法国。

但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为阿根廷留下了积重难返的影响,尤其是封建落后的大庄园制经济,以及由大庄园制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大庄园主阶级,令独立之后的阿根廷始终无法建立顺应历史潮流的成熟制度,再加上远离世界政治舞台中央的偏僻区位,阿根廷的发展越来越力不从心,工业化更是无从谈起。

在阿根廷地理位置虽偏,但却并不耽误西方列强的垂涎三尺,虽然没有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颐指气使,但落后的制度依然阴魂不散。而在西班牙综合国力盛极而衰后,英法等殖民帝国见缝插针,尤其是英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海量投资,使阿根廷经济一度欣欣向荣。而美国作为美洲国家则从1823年“门罗主义”提出后,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独霸美洲野心。

所以,阿根廷的经济繁荣是暂时的,经济体制僵化、军事政变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则是长期的。

1976年,阿根廷再度爆发军事政变,军政府再度成为国家的主人。然而,阿根廷经济并未随着军政府的卷土重来而东山再起,反而每况愈下愈演愈烈。工业化的聊胜于无,导致靠农产品出口的阿根廷不得不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而只学西方皮毛的“假民主”则让阿根廷政客习惯了上下其手的腐败,再加上将比索与美元倒挂等操作,阿根廷经济发展一片惨淡。

到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GDP下降达11.4%,制造业产量更是下降22.9%。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民众对于军政府的深恶痛绝。

面对民怨沸腾的局面,1981年12月上台的加尔铁里总统在经过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外战转移国内矛盾”的设想,随后加尔铁里将目光瞄准了600公里外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包括东弗兰克岛、西弗兰克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为12,200平方公里。

关于谁最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岛,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自马尔维纳斯群岛被发现以来,西方殖民者中但凡能打的,甚至能动的,基本都到此一游了。

比如法国就曾在1764年,首先在东弗兰克岛建立居民点,英国则在1765年成功实现定居。

然而此时的拉丁美洲除巴西之外,其余广大地区皆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而根据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殖民东西半球,于是西班牙不仅统治了拉丁美洲大陆,更不由分说地将马尔维纳斯群岛收入囊中,于是在1770年西班牙将英国定居者驱逐,又在1767年买下了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实现了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占领。

不过此时的西班牙帝国早已日薄西山,工业革命前夜的英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很快就在17 71年卷土重来,以战争威胁西班牙后在西弗兰克岛建立了前哨基地,虽然3年后以经济原因主动撤出,但始终没有放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要求。

1816年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殖民反抗后,阿根廷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随后在1820年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虽然在主权声索前,阿根廷人从来没有出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但相比英国阿根廷却似乎更有正统性。除了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的大陆架延伸区,符合国际通用法则,西班牙的殖民经营,也让阿根廷更有正当性,毕竟阿根廷是西班牙的继承者,自然有权连带马尔维纳斯群岛一并继承。

只是,当年西班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除了阿根廷,还有智利、秘鲁,尤其是智利同样也是大西洋沿岸国家,阿根廷独占似乎说不过去。然而,敌人的助攻却给了阿根廷更多的理由,比如1831年,美国军舰“勒星顿号”摧毁了阿根廷在东弗兰克岛的居民点,以报复它们在该区域非法扣留美国船只。

不过,再多的正当理由,都抵不过“日不落”帝国的一通铁拳。从1833年兵不血刃地重新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后,英国苦心经营60年,在阿根廷全天候的抗议中,于1892年将马尔维纳斯群岛正式纳为英国的殖民地。

面对英国的侵略,阿根廷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的猛烈摧残,使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元气大伤,进而成为事实上的最大输家。

而二战后,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为防止英法等殖民帝国的死灰复燃,积极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于是广大第三世界民族纷纷自立门户,“日不落”帝国最终日薄西山、土崩瓦解,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也转移到联合国。

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就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辩论,但阿根廷的“自古以来”并未“说服”英国的“拳头即真理”,所以居中调停的联合国大会在1965年通过决议,邀请两国以会谈寻求一个和平解决纷争的办法,然后两国的扯皮从1965年持续到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

加尔铁里认为,虽然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本土远达600公里,但相比于14000多公里之外的英国本土,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直近在咫尺,所以感觉唾手可得的加尔铁里放心大胆地开始了武力夺取马岛的冒险。

应该说,加尔铁里的预测基本正确,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距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的群岛战略价值极其不重要,否则当年也不会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了。

但加尔铁里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国再日薄西山,也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而且英国与美法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远比阿根廷亲密。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国内也有很多英国的投资,可以说阿根廷在英国面前没有秘密,更没有实力。所以当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心放手一搏,下令英国舰队进行万里远征时,英国沸腾了,盟友们纷纷“弃阿投英”了,失去武器供应的阿根廷瞬间就懵逼了。

因此,尽管阿根廷军队奋勇作战,取得了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考文垂”号巡洋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船等战绩,甚至突击了英国“竞技神”号航母。但随着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迅速丢失,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阿根廷陆军孤立无援,只能投降,持续时间达74天的马岛战争以阿军阵亡649人、英军阵亡255人、弗兰克居民死亡3人的结果落下帷幕。英国重新实现了对马岛的实际控制,而作为战败国的阿根廷军政府虽然很快被反噬下台,但阿根廷却始终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索。

马岛战争的辉煌胜利使撒切尔夫人的声望高山仰止,其改革也得以大刀阔斧地推行下去,英国终于焕发了一线生机。

两个月后,撒切尔夫人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就香港问题同中国谈判。

然而,挟胜利之威的撒切尔夫人却在邓小平面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尤其是当撒切尔表示将考虑以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时,邓小平针锋相对地表示“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彻底击垮了撒切尔夫人的心理防线,以至于会谈结束后,精神恍惚的撒切尔夫人在下台阶时摔了一跤,成为国际历史上的经典一幕。

至此英国也终于认识到新中国不是阿根廷,在寸土必争时必然会让不可一世的英国有来无回,所以其后中英谈判越来越顺利,并最终推动了香港在1997年的回归。

但英国也许不会想到,它的“一胜一败”,却加速了中阿关系的不断发展。从1972年2月19日中阿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互利合作也日益深化,在国际事务中更是保持着良好合作。

虽然中阿建交,有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特殊历史背景,毕竟阿根廷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本质上依然是西方阵营国家。再加上拉丁美洲长期作为美国“后花园”的设定,阿根廷的外交自主性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但作为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家,阿根廷也一直是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伙伴,中国也始终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声索。

尤其是本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根廷共和国关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第四条明确指出:

“双方重申将在涉及彼此主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阿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方重申支持阿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完全行使主权的要求,以及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尽快重启谈判以期和平解决争端。”

英国瞬间就火了,然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第一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发表推文,宣称“完全拒绝”任何有关马岛“主权”的疑问,称其是“英国大家庭的一员”。

然后,这位外交大臣“循循善诱”,跟中国谈起了“尊重主权”。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世界上真的会有这么一群把脸皮当手纸、把廉耻当鞋垫的人。

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进入南海耀武扬威时,在香港问题则更是阴魂不散时,英国不可一世、自鸣得意,而到了自己的野蛮掠夺成果受到所谓的威胁时,又开始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主权”,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和英国驰名“老双标”有什么区别?

在“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的时代,英国的双标似乎并不那么“明显”,毕竟君子动手不动口,能用枪炮解决的,它们绝不会苦口婆心。此次英国的上蹿下跳,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综合国力的力不从心,以及由力不从心带来的巨大恐惧。

在英国加班加点地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时,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对于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帝国而言,这场战争带来的冲击尤其巨大,开启了近代史的百年屈辱。

随后英国的侵略扩张从未止步,在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强取豪夺后,英国也在青藏高原不断蚕食和侵略,留下了“麦克马洪线”的肮脏印记,可以说直到今天,英国对中国的恶劣影响依然深远。

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未随着英国影响力的阴魂不散而止步,反而一日千里、势不可挡,而这恰恰是英国最害怕的地方。

作为黄种人文明,中国的复兴比当年的日本更震撼。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道路,这意味着我们的复兴必将对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必然形成颠覆性冲击,所以作为西方国家的英国不仅害怕我们的秋后算账,更害怕几百年掠夺成果的一夜归零。

可以说,中国支持阿根廷关于马岛的主权,只是中英矛盾的一个焦点。毕竟英国也深知,我们大概率不会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支持阿根廷在马岛硬刚英国,但从中阿合作中受益匪浅的阿根廷,必然有着更大的潜力,这首先就是对马岛的“巨大威胁”。

阿根廷对英国的挑战,也必然会和1982年一样再度撕裂英国硕果仅存的殖民地体系,而这次,搭上“一带一路”倡议快车的阿根廷必然有着更强的实力和更坚定的信心。

而阿根廷的再度挑战,无论是输是赢,英国的国际地位都将更加摇摇欲坠。

从2020年彻底与欧盟分道扬镳以来,英国似乎摆脱了欧盟的桎梏,但却彻底失去了在欧洲“离岸平衡手”的可能,只能更加坚定地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

而作为美国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英国想要成为美国的头号炮灰,必须比美国更努力,除了在香港上下其手的“保留节目”,在南海刷存在感也是“重大立功表现”。

只是,越这样为虎作伥,英国的国际地位就越是尴尬。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和美国沆瀣一气,就必须做好随时为美国牺牲、时刻被美国坑害的准备,毕竟说到底,美国不能允许英国在资本阵营内部与英国同台竞技,拉丁美洲更是美国默认的势力范围,所谓“亲父子明算账”,所以当英国在马岛问题上威胁到美国的利益时,美国当然也会“不徇私情”。

再加上中国的坚定支持,阿根廷必将再度成为令英国如坐针毡的存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