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中,哪些人物形象让你难忘?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今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成都市电视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系列活动在成都市郫都区拉开帷幕。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电视人对话成都”“演工委工作学习会”“电视文艺工作者下基层”“经典人物形象荣誉盛典”等。据悉,此次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评选经典人物形象,为时代画像,向英雄模范人物致敬,进一步展示中国电视演员的职业精神、专业能力、艺德情操、时代风采,树立电视及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公益使命和榜样力量,共同奏响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时代主旋律。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系列活动邀请了刘劲、王伍福、丁柳元、林江国、张桐、曹磊、陈宝国、张凯丽、宋春丽、董勇、侯勇、马少骅、刘佩琦、何冰、王凯、倪萍、刘琳、吴刚、曹翠芬、王雷、郭涛、李健、许还山、白志迪、江平、王志飞、王丽云、岳红、车永莉、黑妹、刘江、康洪雷、余飞、张明智、梁振华、李星文、严当当、张英席等众多电视及网络视听艺术工作者。
导演刘江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我心中的人民”——电视人对话成都活动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刘江以自己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老酒馆》《温暖的甜蜜的》举例称,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真实的历史中来,从扎实的生活中来,从朴实的人民中来,“我更加强烈意识到只有贴近人民生活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引发共鸣。”
在刘江看来,近2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中有太多精彩绝伦、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是播撒在中国文化沃土里的一一粒粒种子,有待文艺工作者全心全力耕耘。
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演员刘之冰从表演的角度谈到,他们这一代的演员,对职业充满着敬畏和敬重。刘之冰至今还保留着学生时代,1978年被暂借到上影厂工作时候的一张临时出入证,“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保留下当年电影对于一个青葱少年那份光荣神圣的启蒙。那既是一个年轻生命成就梦想的起点,也是为年轻的后来者们形成良好的创作作风,立规矩的地方。”
在他看来,良好的工作作风的养成和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生动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观众也从他们认真创作的、一个个充满了真诚的鲜活人物中,满足对真善美的追求。演员因为作品、角色受到喜爱,这就是文艺作品的人民性带来的社会效益。
在随后的“电视作品创作与产业发展如何更好的人民服务”对话环节,知名导演江平提到,大家都在讨论好作品,在他看来,好作品的重要评判标准,一定是老百姓喜欢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山海情》《媳妇的美好时代》《士兵突击》等等,一定是演出了老百姓熟悉的、期盼的或者所想表达的内容,这些作品一定是从生活中来的,向人民汲取营养的。
导演康洪雷
著名导演康洪雷称,看到“我心中的人民”这样的标题,他心里一热,这是创作时才会有的这种感觉,“这个标题让我有自豪感,说明我从事的工作是走对了,是健康的。”
康洪雷说,文艺工作者是人民中的一份子,就应该为人民为时代讴歌,“我们应该深入生活,寻找让你感动的元素。我经常问自己和团队,现在那么多内容,别人凭什么看你?没有捷径,心中装着人民,关注人民生活,是唯一的通道。”
康洪雷以自己创作的《父辈的荣耀》举例,为了准确拿捏这部作品的味道,他曾多次带领团队深入吉林林区体验生活,让大家去感受那些最具体的细节。记得在已经很荒芜的林区,还有人在那儿种白菜,对方告诉他,虽然人已经搬走了,但这儿依然有家的味道,这儿种出来的白菜才对味。康洪雷感叹,这些细节和味道,只有深入现场才能看到,我们的创作,必须从人民中来,再还原到人民中去。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我们现在受到欢迎的电视剧,比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等,既有宏大主题,但也有对具体的人的关照,“天上飘着,不会打动人。就像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康伟说,宏大的叙事下,有对个人的表达,他们内心的冲突、欢喜忧愁,这些具体的人,才能和观众共情,才会有戏剧的张力和感染力。
赵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赵晖认为,好的作品是能让人怦然心动、直击心灵的。她总结好作品的“五情”分别是真情、忘情、用情、专情和共情。
在她看来,好的文字作品,不会主题先行,创作者一定是被生活中的某种情感现象,或者一些事例感染后有感而发,用情打开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这些真实鲜活的人物再和观众有共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