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毛泽东如何创建抗日根据地?

运筹帷幄:毛泽东如何创建抗日根据地?

00:00
06:05

1937年8月9日,周恩来、朱德等人就红军改编问题到南京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尽管国共双方已经确立联合抗日的方针,但蒋介石政府依旧在许多问题上不愿意妥协,比如部队改编问题,蒋介石就想要借机削弱红军的力量。可几天之后,日军就向上海等地发起猛攻,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腹地。到了这个地步,蒋介石顾不上红军的事情,双方终于就改编问题达成了一致。自此,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成为国民政府战斗序列中的一员。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一直在观察全国战场的形势,思考着抗战的方针。凭心而论,改编之前红军的情况不容乐观,整个陕北地区的红军不到十万,改编后八路军真正能投入到前线作战的兵力更是不足五万。国民党并不会大量提供武器弹药等军事物资,而当时日军的力量空前强大。多次正面较量,国民党中的精锐部队损伤惨重,蒋介石的百万大军根本抵挡不了日军的猛攻。基于当前的局势,毛泽东提出了那个伟大的战略构想:“持久战”。在他的设想中,眼下八路军的重点应该是在持久战的总体理念下,采用山地、敌后游击战等方式与日军周旋,配合正面战场的国军部队。当然,想要实现持久战的战略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创建抗日根据地。游击战必须依托根据地才能实现,创造根据地还能最大限度动员更多的民众一起投入到抗日战争中。不过,要想创建抗日根据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日军控制的区域,想要渗透进去本来就困难,八路军当时实力不够,人数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去创造根据地。可结果我们都知道,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各地成功创建了大量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1月,第一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一直到抗战胜利,中共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总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涵盖的人口已经多达1亿人,总兵力突破百万。短短几年的时间,抗日根据地不断出现,发展得越来越好,那么毛泽东是怎么创建的根据地呢?其实,早在他提出持久战方针的时候,就不断强调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下面很多同志,不明白该怎么去创建根据地。毛主席就给大家举了个例子,他表示这就好像下围棋一样,我们的抗日武装向着敌后发展,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部队进入敌后,要像围棋里面做眼一样,先开辟一个个独立的根据地,把这个眼给做活了。利用这种复杂的局势,在敌人后方多做几个眼,然后等待时机,根据战争的形势发展开始连线,等到一个个眼基本成型,逐渐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敌人就从外线被我们包围了。为了贯彻这种思路,他多次给彭德怀等人发电,强调部队进入敌后,不要盲目集中部队寻求与敌人作战,眼下还不是贸然找敌人战斗的时机,先发展根据地,把棋眼做活了,然后再考虑战斗的事情。随后,毛主席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将一二九师从晋南调至冀南地区。这个调整很快就取得了效果,一二九师沿着正太铁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其余各部,都按照主席的指令分散开来,他们相继在山西河北等地打出一个个棋眼,然后慢慢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片片的抗日根据地。毛主席的战略布局,自然不会局限于某一地,为了让各地党员干部能有效创造抗日根据地,主席还特意指出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概念,那就是利用敌人依托大城市、主路的特点,从各地敌人势力之外的区域入手。在这些地方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慢慢就对敌人的主要城市形成了包围。这个理念十分有效,哪怕是日军主要控制的华北等地,都有着大量抗日根据地。日军的统治核心,一直受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威胁。南方的新四军在这种指导方针下,相继在苏北等地建立起抗日根据地,直接威胁到东南的日军统治核心。失去了周边地区的支持,日军控制的各主要城市逐渐被孤立,各地的日军据点很难再发展壮大,相反,大量的日军在这种战略包围下越来越乏力,这让日军在控制区的统治力越来越弱,为抗战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45975xkyx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