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表侄捐赠文物给国家,价值千亿。晚年病重想换病房,医生却说:级别不够

袁世凯表侄捐赠文物给国家,价值千亿。晚年病重想换病房,医生却说:级别不够

00:00
06:48

提起张伯驹,大家可能会不太了解,但相信大家都知道故宫博物院。有一句话这样说,“为人不识张伯驹,逛遍故宫也枉然”,可以说故宫里差不多有一半的文物都是张伯驹捐献的。据相关数据显示,近100多年以来,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很多像张伯驹先生这样的爱国人士,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回了这些宝藏,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但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人士,在晚年病痛入院后,想换间病房却被医院通知级别不够。张伯驹先生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盐业银行的董事长张镇芳,他的表叔更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凯。出生于这种家庭背景下的张伯驹,自小就接受着最优秀的教育,这也注定了他的未来绝不会平凡。大家都以为他要么会像表叔那样成为最顶尖的政治家,要么会像父亲那样成为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可是张伯驹从小就对这些毫无兴趣,对于古玩字画却颇有研究。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他对于书法字画的喜爱,不过只是富家子弟的玩物丧志。不过周围的这些声音,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于文物的喜爱,殷实的家境,尊贵的社会地位,为他收藏文物提供了便利。在30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已经收藏了规模极其庞大的文物宝藏,其中更是有很多千金难求的稀世珍品。他个人的收藏库,俨然就是一个十足的历史博物馆。1911年,溥仪皇帝退位,但仍居住在紫禁城里,在此期间,溥仪派人将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的文物分批拉到了紫禁城里。溥仪皇帝虽然退位,但依然不改所谓的“皇帝作风”,通过赏赐,借给故臣观看,倒卖等手段使1200多件文物,字画流失。留存的文物在抗战爆发后曾先后迁往上海、南京等地。抗战结束后,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开始逐渐向南京集中。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知道自己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于是便开始挑选贵重文物运往台湾,196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收纳了近70万件珍宝。张伯驹先生将文物捐献给国家,其实有一个契机。唐代著名画作《照夜白图》是历史上著名的名驹图。这幅画画的是唐玄宗的汗血宝马,除了画家本身的知名度极高以外,上面还有李煜等名人大家的题字,这让这幅画更加珍贵。但这幅画却被满清贵族溥儒以1万大洋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人,对此张伯驹先生深受刺激,自此之后他立志“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是永存吾土,传世有序”。不久他又听闻溥儒着急用钱,准备出售《平复帖》,这篇字帖被誉为“中华第一帖”也是如今的故宫镇馆之宝,他是晋代文学家陆机的书法作品,造诣极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张伯驹先生立马派人去打听价钱,一打听得知溥儒竟然开价20万大洋,张伯驹先生找到了张大千出面商谈,但溥儒一直死咬20万的价格不松口,不久溥儒着急用钱,张先生最终以4万大洋的价格买下了这篇字帖。其实日本人一开始想买这篇字帖,张伯驹先生的这个行为得罪了日本人。之后,张伯驹先生被日本人手下的特务组织绑架了长达8个月之久,绑匪开价300万赎金,张先生和家人见面后,叮嘱家人动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动这篇《平复帖》。随着时间的流逝,绑匪也看出了这篇字帖是根本搞不到手的,于是便主动降低了赎金,让张家赎回了张伯驹先生。后来也有很多外国人想要出高价买走这篇字帖,但都被张先生给拒绝了。新中国建立后,张伯驹先生捐献了包括这幅字帖在内的众多国宝,国家想要给他20万现金奖励,但却被张先生给拒绝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先生被打为右派分子,一家人还被送到了农村插队,当时张先生夫妇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因此很多地方不愿意接收他们,最后两个人只好回到北京。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存款,夫妻二人不得不靠变卖家产度日,晚年生活过得十分艰苦,直到1980年张先生才得到平反,但当时张先生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1982年已经84岁的张伯驹先生因为健康原因住到了医院,因为多人病房较为嘈杂,没办法好好休息,所以张夫人希望能够给张先生安排一间单间病房 但这个请求却遭到了医院的拒绝。医生表示张伯驹先生的级别不足以去住一个单人病房,对此,张先生毫不介意,但张夫人对于张先生的身体很是担忧,最终他请来了当时的故宫国务院的负责人这才顺利申请下来了一间单间病房。在张伯驹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无私的爱国情怀,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当我们再去故宫博物院欣赏文物时,一定不要忘记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将生命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