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k of the Clones with the Future for Actors in the AI Era
当AI表演演技炸裂,电影演员何去何从?
作者:Dominic Lees
文章来源:《视与听》九月刊
译者:DB
在阿里·福尔曼执导的电影《未来学大会》中,罗宾·怀特在经纪人的劝说下,签署了最后一份制片厂合同,自己不尽人意的演艺生涯也宣告终止。根据契约精神,罗宾将被全身扫描,整个过程甚至可以捕捉到她表演时的喜怒哀乐。之后,一个数字化克隆版本的罗宾就此问世,它将在未来的电影中代替真人罗宾的出现。丹尼·赫斯顿饰演的杰夫是一位电影公司的高管,他告诉罗宾,电影制片厂复刻占有你的一切——“你的身体、你的脸、你的情感、你的笑声、你的眼泪、你的高潮、你的快乐、你的沮丧、你的恐惧”。早在十年前,这部反乌托邦的电影就预示当下所有电影演员的担忧隐患——因为AI的发展,未来的电影制作可能会进一步开发利用演员的形象,期间无需经过他们的许可,也无需本人亲自到片场。今天,美国演员工会成员罢工的一大争议问题,就是事关人工智能的使用。相关的疑惑浮出水面:最新的AI技术的真实情况是怎样?这些担忧有多少依据?我们是否已经生活在《未来学大会》里反人工智能的乌托邦中?
一方面,当下的情况比电影里描述的未来更令人担忧。在《未来学大会》里,罗宾·怀特可以谈判博弈。起初,她并不受合同诱惑,拒绝经纪人的请求,不愿下笔签署;最后,她妥协了,拿到一笔钱——这是双方达成协议的一部分,在与公司谈判的过程中,演员是受代理人保护的。电影有一情节是,罗宾·怀特要求在合同中加入“禁止用于色情内容”的条款,这样她就可以放心,自己的数字形象不会用于暴露的性场面中。相比之下,今天的互联网像西部大开荒一样狂野,再加上科技公司下数据收集系统的影响,演员谈判达成的协议几乎不受重视。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抓取”电影演员的图像,并用作人工智能系统的算法操练数据,进而以假乱真。这对大牌明星来说尤其危险: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无数张汤姆·克鲁斯的高分辨率图像,它们都完美地契合了数字算法操练;配角演员他们生成的的数据形象要少得多。然而,对于所有演员来说,现实情况是,互联网未经同意使用他们的图像,作为素材资源给予AI图像生成。《未来学大会》里罗宾·怀特坚持合同里要有禁止色情的条款,这一做法聪明睿智。近年来,大多以假乱真的图像模仿都是未经过本人同意,而且用于色情内容,盖尔·加朵和斯嘉丽·约翰逊等好莱坞明星都受过侵犯羞辱,他们的形象被引入成人电影里。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的最新进展,我采访了Runway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巴伦苏埃拉。Runway是世界上一大著名的合成媒体公司,最近旗下的AI系统,如Stable Diffusion和Gen-2,可以根据简单的文本提示生成静态图像或视频。巴伦苏埃拉表示,目前,在AI生成等表演领域里,演员声音的复制生成遥遥领先,但视频图像也并非落后。我询问说,正如许多演员所担心的,电影中的演员形象是否有会被人工智能进一步用于商业渠道。巴伦苏埃拉给出了确定的回答:“这是可能的,我看到这一切已经发生了,但我认为这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寻求准则,规范这类现象。”
在今年的电视行业,未经本人同意使用演员形象这一现象蔚然成风。年初2月,英国独立电视台的流媒体ITVX推出新节目《换脸邻居大战》,一档融合了“整蛊邻居”风格的真人秀,运用AI技术把普通人换脸成名人,以假乱真。备受争议的是,有争议的是,制作公司Tiger Aspect没有征得任何名人的同意,就这样移花接木了。在综艺里,山寨版的伊德里斯·艾尔巴是伦敦南部凯特福德郊区的居民,热衷园艺。当新邻居金·卡戴珊走进公共花园时,他不禁怒火中烧。后来,艾尔巴本尊评论道:“他们没有征求我们许可,也没有其他表示,然后我们就这样出现在观众眼前…在电视里,我像是活在《撞脸》《辛普森一家》这样的情境设定里,每个人都戏精十足,热衷模仿,互相嘲讽。但是,这有点令人毛骨悚然,因为实际上的效果非常具有真实感,而且你自己很容易被代入其中。” 显然,公众人物没有法律途径维权,叫停自己的照片被《换脸邻居大战》这样的节目胡乱使用——根据英国法律,你并不拥有自己图像的版权这档综艺让大家见识到,用AI技术开发利用演员的图像是轻而易举的。
近期,演员工会罢工尤为关注背景演员的剥削境遇。之前,在拍摄《甘地传》其中一葬礼场景时,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雇佣了10万名临时演员,这要是放在今天,制作片是承担不起的。
而后,更为常见的一种选择是使用CGI和AI来生成庞大的人群场景。2004年,沃尔夫冈·彼得森在拍《特洛伊》时,成立于伦敦的视效公司MPC特地为该片定制了软件,制作出了150,000名士兵聚集于战场的宏大场景。不过这些都是广角镜头,细节少之又少;演员工会提出异议,制作方使用AI在人群场景中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背景人物时,也应该适当地犒劳参与其中的相关演员。美国电影和电视制作人联盟表示,他们像演员所提出的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提案,它保护了表演者的数字形象,里面包括征求演员对创作方式的同意,用数字化效果复制生产表演,或将其代替。”但是,演员工会的Duncan Crabtree-Ireland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提议说背景演员完成扫描,可以获得一天的报酬,而制作方就可以占有形象扫描结果——他们可以在任何项目使用该背景演员的形象,还有他的肖像,而无需同意,也无需新的酬劳。”
最近,英国的一起法律案件恰恰印证了Crabtree-Ireland指出的问题。我采访了专业画外音艺术家格雷格·马斯顿,20年前他在计算机巨头公司IBM工作了一周,并签署了一份“语音授权发布许可”。他以为这个合作就这样过去了,直到最近,一个朋友联系了他,这个朋友在一个提供AI声音合成的网站上认出了他的声音。马斯顿听完震惊不已:“在某种程度上…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被偷走了,被为人所用,而我毫不知情。” 一家名为Revoicer的语音公司提供了该网站技术支持,Revoicer宣传自己品牌可以提供“听起来像人类的人工智能声音”。Revoicer告诉马斯顿的律师玛蒂尔德·帕维斯,他们直接从IBM购买了版权。那份十年前的旧合同被重新拾起,果不其然,马斯顿当年就把自己的版权让渡给IBM,可用于所有的媒体。马斯顿的AI声音叫做“康纳”,如今他成了与马斯顿本人声优业务的竞争对手。“康纳”发出一口马斯顿的声音,生硬地跟我们说:“我有一口浓重的英国口音,我的声音非常适合旁白、纪录片和教育视频”——这些也正是马斯顿擅长的工作领域。
帕维丝评论道:“马斯顿签署合同时,意味着他的声音将被复制生成,但是后续发生的——AI声音与本人将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并不是协议里的范畴。” 她认为,IBM将马斯顿的声音出售给Revoicer,整个过程是可以提出异议的,有法可依。
电影演员跟配音演员一样,也在寻求合理的同意协议,其中涉及他们的录音与AI操作的方式尺度等问题,以及确保自己能获得足够的报酬。英国演员工会Equity同意忧心忡忡。Equity工会负责音频和新媒体的行官利亚姆·巴德告知我说,工会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员与AI技术互动——他们的形象、声音或肖像在AI的技术下复制出来,再生成全新的表演。”大多数情况下,这不是盗窃行为:演员要求签署的合同是二元对立的——“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彻底退出”。该合同永久授予制作方对他们所拍摄图像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AI对图像的处理。帕维丝认为最近这几起案例至关重要:“如果法院裁定这些条款有效,演员将实际上失去所有讨价还价的权利,甚至自己的脸和身体都无法自己做主。”
游戏行业是滥用AI、二创屏幕表演的一大重灾区。2014年,演员Erik Passoja为游戏《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承担一些动作捕捉工作,他扮演一名比利时遗传学家,之后却发现AI捕捉的数据被用于二创,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一个自己永远都不会同意扮演的角色。Passoja对游戏角色感到震惊:“玩家可以朝我脸上开枪,把我炸死,刺伤我,把我推下悬崖……我只收到了最开始动作捕捉的费用。对于如何使用我的肖像,我没有发言权;我的肖像惨遭如此极端的暴力对待,我也无法控诉。”
HORROR STORIES OR FAIRYTALES?
未来是恐怖故事还是奇幻童话?
去年,英国演员工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勿让AI喧宾夺主》的报告,提高大家的忧患意识,并呼吁进行法律改革。但英国政府这边一直热衷于AI的工业用途,未能关注到演员群体的担忧。巴德评论道:“之前有过两次磋商,事关如何看待知识产权和AI议题,但尚未讨论古演员权利问题。” 因此,AI技术发展迅速,又基本不受监管,这让演员非常无助。
显然,英美演员工会的成员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制片方可能会动用AI技术处理他们的形象。但Runway的创始人克里斯·巴伦苏埃拉认为,我们对AI技术认知的夸大,让整个话语场讨论扭曲了:“今天,大家对AI的叙事角度是二元对立的,要么是恐怖叙事,要么是童话叙事。《碟中谍:死亡清算》就是关于AI的——电影里提到一直都是“我们对抗它们”。但事实是,AI只是个工具,它和我们用过的其他工具都一样。我们无需把AI想象成高耸入云的恐怖巨物…让我们把它放下来,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创造潜力之物。”
当演员的谋生之道受到威胁,他们很难冷静坐下来,深思熟虑地去讨论。目前,英国的演员工会正通往协商之路。巴德表示,现在工会“正集思广益,提出AI问题”,并发布了“AI工具箱”,里面有一些示范条款,演员可以要求将其写入合同。
现在出现了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是配音演员、游戏演员还是背景演员,AI对演员职业生涯的影响正在蔓延。不可避免的是,电影主角也危在旦夕。英美演员工会正为AI和电影行业的未来筹谋划策。近日,英国制片人协会Pact成立了事关AI的工作小组,该小组为行业制片撰写道德准则,可能会与演员达成协议。AI问题迫在眉睫:格雷格·马斯顿说,他在配音方面的片约工作急剧下降。原因可能处在于马斯顿的潜在客户可以雇佣廉价的AI同人声优做同样的活儿。如果演员工会和电影制片人未能达成一致,马斯顿的经历可能会在其他电影演员身上重演。
在不久的将来,当观众看到大银幕里的角色有部分或完全都是AI生成的,他们会作何反应?1970年,日本机器人学家森井弘提出了“恐怖谷”理论,指的是仿真人如果像模像样,会令人产生好感;如果再逼真传神下去,反而令人产生厌恶。同样地,如果AI生成的角色没法做到完完全全令人信服顺眼,那么观众也会厌恶排斥。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其实制作风险非常大。在李安的《双子杀手》中,追杀威尔·史密斯的是他的克隆人,电影用CGI技术制作出了年轻版的史密斯。不过,据报道说,这部电影最终让派拉蒙亏损了8600万英镑。电子杂志《火星》说:“年轻版的史密斯的戏份令人尴尬,因为用上CGI真的非常糟糕……就像视频游戏中的角色,产生了恐怖谷效应。”
相比传统的CGI,AI软件可以更妙手回春些。但是,我们不应当期望这形成一股浪潮——AI生成角色的创作行为会充斥在各类好莱坞电影中。相反,技术创新应该是以更微妙的方式投入使用。AI可以让演员的脸变回年轻时的模样,比如《夺宝奇兵5:命运转盘》里的哈里森·福特;也可以接管化妆师,代替耗时费劲的假体工作,让演员老年化,比如在罗伯特·泽米基斯新作《这里》里的汤姆·汉克斯和罗宾·怀特。有些电影人认为,这可能是观众开始接受合成角色的迹象。“问题是,他们会在意吗?”汉克斯最近在亚当·巴克斯顿的播客上沉思,“有些电影人会竭尽全力地保留真实,或营造梦幻虚假,同样地,也有些电影人对此满不在乎。”
在评估深伪技术状况时,汉克斯悲观失望。他觉得,哪怕自己去世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AI合成角色依然会在银幕上表演,继续以假乱真下去。不过,一些电影制片人看法不同,他们在使用新技术方面经验丰富。近日,我在雷丁大学召集了一群研究人员、技术专家和创意制作人,讨论了屏幕行业中的人工智能议题。英国深伪技术专家兼纪录片制作人本杰明·菲尔德在虚拟媒体研究网络的会议上发表讲话。
菲尔德坚定认为,演员应有底气对未来的表演抱有希望。他解释说:“以假乱真营造出来的角色不是在表演。深伪技术依靠的是一系列静止图像,我们没法从静止图像中获得表演,只有人才可以表演——而人是无法替代的。”
BISFF2020 | 《玛丽》映后谈:AI与电影文本的博弈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