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全国知名新媒体总编辑看济南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家知名新媒体总编辑围绕守正创新、融媒发展等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分享新媒体发展经验,畅谈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之策。思维火花闪烁,各路观点碰撞,这是一场头脑风暴,更是新时代媒体融合下的一次群英会。
吕放|打造新型舆论传播阵地 以更潮的理念发出主流声音
新华网山东频道主编吕放以《深耕地方资源,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讲好讲活山东故事、济南故事》为题,分享新媒体创意策划的探索经验。她介绍,在新媒体内容策划上,新华网山东频道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创新话语表达和呈现形式,让核心报道更加鲜活生动、入脑入心;二是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让大主题在地方落地开花;三是共绘网上网下的同心圆,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四是拓宽传播生态,从“自己做”到联合地方县级融媒体“一起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依托权威内容资源,打造新型舆论传播阵地,以更潮的理念和更新的表达发出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
崔永刚|日读党媒七个维度 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
央广网山东分网总经理崔永刚在介绍时表示,新媒体更需要定盘星,媒体融合发展能不能做好,核心在人,更核心的在人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媒体融合能否走得远、走得好、走得稳,人的素养至关重要。他表示,要“日读党媒”,围绕“内容的关键点、认知的启发点、写作的借鉴点、新闻的延伸点、知识的扩展点、阅读中的疑惑点、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这七个维度展示了“如何读”,同时,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方见成效。
赵明|守正是发展的基石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六年多的时间,青蜂侠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既坚守“内容为王”,又注重“创新共融”。中国青年网短视频新闻资讯中心执行主任负责人赵明表示,创新是对媒体人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去做的一件事。去年8月份,青蜂侠开启了数字人探索的规划,今年,数字人“青小霞”开始亮相,做了热点的评论,并且已经实现了“24小时就业”,“如果想保持强大的影响力、收获强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赵明说道。
曹飞|深度融合转型 打造实时、及时的新闻采编团队
上观新闻记者曹飞说,上观新闻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时,向新媒体、网页和移动端靠拢,组建了同时向报纸和客户端供稿的采编队伍。在转型的同时,设立了融媒体指挥中心,发挥中央厨房的功能,加强统筹报社的采编量,融媒体指挥中心逐渐承担了头部新闻生产与传播功能,通过实时视频连线跨时空、隔屏举行采编会、编前会,实时布置交流选题,可以实现审稿、发稿、推荐等无线衔接,实现稿件的快速上线,增强稿件的传播力。他说,上观新闻通过新闻快报深度调查、数据分析、热点评论、视频直播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实时资讯。
董凤龙|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新闻速度深度并重
极目新闻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端网的速度、纸媒的深度优势,建立一次采访、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一体化采编发体系。极目新闻副总编辑董凤龙说,极目新闻坚持先网后报、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技术创新的战略,着眼国内外重大事件,通过统一策划、指挥、调度,建立扁平化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出多种类型的内容产品。在人员管理培训过程中,注重培养记者移动传播思维,全员培训、全员过关、全员提升,推动全体采编人员的转思维、强技能,具备形成“视频优先、直播优先”的条件反射、肌肉记忆。
周东飞|挖掘新兴技术潜力 探索全新传播形态
九派新闻副总编辑周东飞表示,九派新闻在媒介形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图片、视频等传统表现形式之外,九派新闻充分挖掘新兴技术潜力,利用三维动画、AI等形式,还原新闻事件,对新闻现场进行补充。这种新形式受到了广大网民广泛关注,影响力极大。
王站营|注重打造优秀内容 提升平台用户黏性
顶端新闻定位优质内容,通过深度解读、邀请行业大V入驻等方式,打造优质的平台。同时,顶端新闻通过推出一系列智库产品、为政府部门提供托管服务提升自身平台的权威性。顶端新闻编委会委员、总编辑助理王站营介绍道:“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架起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让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解决问题的路子,并以此来增加用户的黏性。我们还考虑用深入下沉市场、做顶端MCN等方式构建全省一张网,提升媒体号召力和影响力。”
李金锋|全形态全覆盖 让媒体站得住站得稳
大象新闻党总支副书记、编委会副主任李金锋说,大象新闻前期经历过多次摸索,探究如何做到不再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彻底改革,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介绍道,大象新闻现在形成了客户端为核心的真正的新型媒体旗舰,做到了自主研发,平台、服务器都是自有的。他认为,媒体融合要做到全形态、全覆盖,让主流媒体真正在主阵地、主战场立得住、站得稳,越来越强大。
郑丽颖|结合IP建设探索升级新商业模式
二三里围绕“离你最近的生活”这一主题,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随时推送新闻。二三里副总编辑郑丽颖介绍说,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二三里围绕IP探索新路径,在平台分成、广告收益、知识付费和IP衍生商品等方面挖掘其商业价值。她说,二三里以短视频为载体,采用IP的形式,推出农民、科技工作者、网红达人、创业者和非遗传承人等形象,展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获得了较好的反馈。此外,二三里还着力发展电商IP,将电商业务向IP化、规模化进行深化打造。
刘倩|把握媒体融合中的“变”与“不变”
南方+经济新闻部产经工作室副主任刘倩介绍,经济新闻部是《南方日报》的经济新闻部,也是南方+的采编团队。对于采编团队来说,不变的是南方报业传统的定位、优势和服务对象,变化的是生产工具、传播方式和服务能力。南方+的目标定位是要打造湾区第一端,不仅是内容平台,还是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和聚合的平台。
从2018年到现在,南方+的传播力一直居于全国首位,下一步,南方+将在内容引领、政务服务、技术研发方面继续不断地提升,继续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
王长善|树牢共同体意识 讲好城市故事、中国故事
居中、守正、观天下。正观新闻副总编辑王长善介绍,《正观》是一个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黄河评论、冬呱视频、郑在办、独家责任、文旅体工作室、海外传播是正观新闻的六张名片。“扎根郑州这块文化沃土,开发好、讲好郑州生动故事,是我们《正观》发力的方向。”
王长善认为,媒体融合不仅是形式、技术上的物理性融合,更应该是思想认识、气质上的融合;不只是媒体内部的融合,也应该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的融合、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媒体与时代的融合。只有树牢共同体意识,全国媒体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共同讲好城市故事、中国故事,才能实现真正的欣欣向荣。
巫雯锦|互联互通深度融合一盘棋统筹发展
大洋网副总监巫雯锦介绍,2014年广州报业集团成立中央编辑部,将大洋网纳入一体化运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模式。
她表示,大洋网立足广州本土文化,进行原创内容采编、打造品牌宣传栏目,打造一端7个新媒体平台矩阵。借助技术融合,与广州日报客户端稿件互联互通,实现报网深度融合。在媒体融合政务方面,为如何发挥政务新媒体的导向引领作用、为政务传播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路。此外,与专业视频团队合作,成立联合视频中心,着力打造画面有质感、故事有力量的高品质视频作品。
戴佳毅|重塑媒体产业生态 提升市场竞争力
华龙网副总裁戴佳毅从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坚定发展战略;唱好新闻主业,创新融媒传播;追求技术自立,探索数字赋能;强化市场导向;深化组织变革,提升管理能效五个方面,分享了华龙网近年来在媒体融合发展转型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他指出,面对媒体的生态之变,华龙网坚持以内容坚守为根本,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以“新闻+政务商务服务”为媒体产业版图,在内容、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深化改革,重塑媒体的产业生态,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自我的造血功能,从而提升传播的实力。
吴函芹|坚持内容为王 强化媒体社会担当
南昌新闻网副总编辑吴函芹在分享时表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嘈杂,真假难辨,作为主流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内容为王,在大的主题、时政报道里获取流量密码。同时要用好技术驱动,目前,洪观新闻客户端融合了南昌市各个平台最强力量,南昌日报社“洪观云”由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且在“洪观云”的基础上打造了宣传调度系统,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此次活动创造了与各媒体交谈的机会和平台,是一次深入学习交流、思想碰撞的精神盛宴。
闫雨婷|共情、共鸣、共享
杭州网记者闫雨婷从日常采访经验中,谈了对新媒体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共情。新媒体视频需要创新,用以亲历者、体验者的角度,契合新媒体大众视角属性,而非平铺直叙的电视新闻、板着脸说事。二是共鸣。在很难有独家新闻的当下,新媒体应该追求观点独家、视角独家、形式独家和体验独家,尤其是观点独家,有思想、有态度的栏目和主持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大IP。三是共享。新媒体时代每个人的声音都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内容,从“网言网语”中精挑细选优质内容、有趣观点,吸引用户点赞、跟评,形成良性的互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