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两个层次(两种在世结构)、三个发展阶段及评价

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两个层次(两种在世结构)、三个发展阶段及评价

00:00
01:29

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两个层次(两种在世结构)、三个发展阶段及评价
    1.两个层次:“主体-客体”结构 V.S. “人-世界”结构
    2.三个阶段
        ①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
            不包括“主体-客体”在内的“天人合一”。
            该天人合一的观点缺乏主客二分和认识论,这种“原始的天人合一”称“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或“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
            评价:这一阶段不重视认识论,不利科学发展。中国科学不甚发达的原因有政治、经济多方面,但从思想根源上讲与“原始的天人合一”有关。
        ②“主体-客体”
            评价:人类思想由“原始的天人合一”发展到“主体-客体”式主导的近代哲学,是人类一大进步。
             弊端
                把主体与客体看成彼此外在的实体,产生一个超乎感性之上和之外的独立永恒的概念王国。
                “主体-客体”产生物欲横流,精神境界低下和自然对人进行报复的现象。
            优点:发扬主体性与自由,推翻教会神权,现代科学的发展
        ③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
            包含“主体-客体”在内又超越“主体-客体”的天人合一,这种“高级的天人合一”称为“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或“后主体性的天人合一”。
            评价:西方现当代哲学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大多主张“高级的天人合一”。不抛弃“主体-客体”,包括“主体-客体”又超越之;不抛弃科学,包括科学又超越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