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国公路里程已达535万公里,其中超过45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分布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打破区域隔绝、破除地理屏障,连接起日新月异的城市和生机勃勃的乡村”。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公路局,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的2023年“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线路主题推选活动,在云南省昭通市启动。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剑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国农村公路已成为新时代的超级工程、民心工程。
如何通过“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农村公路总里程排名全国第二的云南省,封面新闻记者以昭通市为样本,深入昭阳区、盐津县、绥江县、水富市、威信县、镇雄县,和采访团一起进行了总里程上千公里的探访。
“相信不远的将来,
盐津会因交通而复兴”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一座山翻过一条河……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因山多水多,曾有“昭通难通”之说。
2008年7月,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昭通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由此打开了云南连接川渝的新通道。
“水麻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渝昆高速公路云南境内第一段,是云南“三纵三横、九大通道”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滇东北旅游、农业、水利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农村公路总里程27.9万公里,排名全国第二。采访团深入昭通下辖的多个县市实地探访。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2023年11月1日,在昭通市盐津县通往豆沙古镇的一条山路上,一位背着竹篓的七十多岁阿婆,向采访的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飞机能坐好多人?”
当听说能坐两三百人,从昆明飞北京不到四小时,她立刻凑近了过来,似乎不太相信。
“北京好哦!盐津也要通高铁了,以后坐高铁能不能去北京?”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的眼中写满期待。
她的身后,一条逼仄、陡峭的山石小路,其实有着一个闻名海外的名字——秦五尺道,这是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不远处的石门关,因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石门”,锁住古代滇川要道,被誉为“滇南第一关”。
二千多年前,秦人积薪烧山修造的五尺道,现今豆沙古镇约保存350米,宽约1.7米,路面甚至留存着马蹄印痕,有的深达三四寸。
如今,马帮的铃声早已湮没于历史,但这片土地,依然见证着筚路蓝缕、开山拓路的不易。这,便是吸引无数游客“打卡”的五道并行。
五道,指秦五尺道、关河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水麻高速,它们交汇于此,又互不干扰,成就了如今“一眼两千年,五路跨雄关”的图景。
昭通市盐津县内的“五道并行”。秦五尺道、关河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水麻高速交汇于此。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古代的盐津,因山路水路而兴;曾经的盐津,因水运渐停,逐渐“掉队”;如今的盐津,正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信不远的将来,盐津会再次因交通而复兴。”
站在豆沙古镇一处高地,盐津县委书记杨仕翰对记者谈起盐津的过去与将来,不无期待地说,“渝昆高铁有望2026年通车,盐津是其中一站。到时候去北京,就可以直接从家门口上车了”。
他所说的渝昆高铁,出于重庆,达于昆明,全长699公里,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而关于乡村公路,他用“基础”二字来形容“同样重要”。他以豆沙古镇为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了10多万游客,而盐津的户籍人口才30多万。”
秦人积薪烧山修造的五尺道,现今在昭通市盐津县约保存350米。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有一位退休阿姨,和家人从山东自驾而来,如果没有便捷的道路,怎么可能顺利到达豆沙这个大山中的古镇?”杨仕翰说,那天假期值班,他亲自给这几位游客做了导游讲解。
“一个月平均五万多元收入,
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和豆沙古镇一样受益于公路升级的,还有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的朱付珍。
罗坪,是绥江唯一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有苗族人口44户。朱付珍经营着一家名为“芬芳苗族服装”的网店,通过网路、公路、邮路,她的苗服销往全国。“一个月平均有五万多元收入,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昭通市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的朱付珍,通过网路、公路、邮路,将苗族服装销往全国。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这样的生活,是小时候不敢想的。”她告诉记者,以前爷爷生病,得找亲友抬五六个小时,才能送到镇上医院。“现在别说镇上了,开车去县里也快得很。”
板栗镇党委书记李仁锋用“三次蝶变”来描述公路对当地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2008年,当地启动“双茶线”提升改造,同步实施罗汉坪水库移民,22户100人从木头房住上了抗震安居房。
第二次是脱贫攻坚期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81户居住在闭塞山地的334位群众住上了“乡村别墅”。罗坪村建起了硬化路、卫生厕所、污水集中处置设施……
第三次是2018年脱贫摘帽后,“双茶线”铺上了沥青,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罗坪村建设“蝴蝶苗寨”,打造起康养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还建起13公里竹产业道、35公里采笋道,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离不开交通的‘便车道’”
同样受益于道路提档升级的,还有西南避暑胜地、最高海拔3364米的大山包。
2014年,大包山被国际翼装飞行组织认证为“世界最高公路直达跳点翼装飞行场地”。三年后的2017年9月,大山包一级公路通车,55.32公里的道路将沿线乡镇连为一线,不仅催生出一批乡村文旅景点,还带动了运动、旅游、康养产业,加快了当地致富步伐。
昭通市大山包是“世界最高公路直达跳点翼装飞行场地”。汽车可直接开到赛事基地。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现在,车可以开到翼装飞行赛事基地,运动员飞下去之后,也可以就近连接上公路。”昭通市航旅集团工作人员马志维说。
如今的这条路,也成了昭通“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样本。
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是知名的“苹果之乡”。“无打蜡、纯天然、‘鲜’发‘致’人、包邮到家。”面对记者,三台村村民、种植大户李佐标打起了“广告”。他说他的苹果根本不愁销,早在多年前,收果子的车,就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洒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志诚表示,当地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离不开交通的“便车道”。他举例,投资5800万元的万亩果园,辐射带动了当地3万余名农户增收。“路好,苹果销路才更好”。
通过“交通+”,洒渔镇不仅建起了西南最大的苹果交易市场,还构建起了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体系。
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是西南地区有名的“苹果之乡”。路好了,走进来的人多了,走出去的人也多了。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除了苹果,昭通的小肉串也是不少食客所爱。
采访车开到当地一家小肉串产业点,中新慧农供应链科技公司的总经理王朝旭说,作为一家小肉串供应链公司,交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比如生长在1900米海拔的小黄牛,作为关键食材,运输就离不开公路。”
“’外联内通‘发展交通,
公交线网对接铁路、高速公路”
昭通下辖的水富市,位于云南最北端,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之誉。
作为云南唯一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通达的港口,水富港不仅是向家坝水电站下游第一个港口,也是内昆铁路、银昆高速公路南下入滇第一站。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水富市成为出滇入川交通枢纽,开启了长江干线港口的水运、公路、铁路立体交通模式。”水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说。
采访中,陈雷算了“一笔账”——水富总面积439.95平方公里,人口10.91万。公路建成1138.58公里,其中乡道165.713公里、村道325.058公里。
谈及交通助力乡村振兴,他也算了“一笔账”——农村公路已取得“四个一百”,即乡镇、建制村通畅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建制村通邮率100%、通客率100%。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离不开交通的“便车道”。图为采访团记者在拍摄昭通糖心苹果细节。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同属昭通的威信县,位于云南东北,地处滇川黔结合部,因“扎西会议会址”而闻名。
“我们这里是红色威信”,11月2日晚,在威信县城,一位自称“剃头匠”的理发店老板对记者说。
这位曾在北方打工多年的47岁男士还提到另一件骄傲的事——“我们的马路是不是很干净?”不等记者回答,他便接着说,“环卫工人每天都会用水清洗路面,商户的垃圾也是按时收运,这一点很多中型城市都赶不上。”
促使他回到家乡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路。2019年12月,穿越乌蒙高寒山区的成贵铁路开通,威信进入“高铁时代”。
“不止高铁,公路也修好了,现在去哪里都方便。”他说的“方便”,其实是威信“外联内通”交通发展思路的一部分。
威信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克江表示,高铁、高速公路开通以来,当地及时建设了汽车客运站场,增开了公交专线,推动农村客运、公交线网与铁路、高速对接。
他透露,总人口45.2万、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的威信,目前89个村已全部开通客运班线。与此同时,正利用乡镇、行政村客运站点,引导物流企业建立配送网点。
“‘绿美交通+’发展新模式,
正惠及更多群众”
云南人口第一大县镇雄,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衔接乡村振兴?镇雄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为着力点之一。
昭通市威信县龙洞村崖上石寨,路通到了寨子里,民宿开到了百姓家中。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镇雄县芒部镇的龚昌富来说,感触格外深。
他是民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当地知名的竹荪、松茸、羊肚菌种植能手,也是“民富农家乐”的经营者。
谈起种植的食材,他直言,路不通,就算种出来也不好卖。而路好了,原地就能卖。
他开的农家乐紧邻公路,他做的竹荪鸡远近闻名。“2017年路修通了之后,很多人开着车就过来了,甚至还有四川来的客人。”
昭通市镇雄县芒部镇大坪苗寨开起了咖啡馆。路通百通,这家“集体企业”希望海内外游客看到大山里的开放与时尚。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镇雄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镇雄的硬化县道已达1252公里、乡道1285公里、村组公路5390公里。已初步搭建起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路通百通”,58岁的龚昌富说,他们一家七口的大家庭,现在一年的收入大概有150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聊起未来的规划,他想了想说,“现在交通好了,我也想把产业做大。比如,借助我们当地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成立天麻种植合作社,让更多的乡亲一起走向致富路。”
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交通与生态产业融合,交通与康养旅游融合……“‘绿美交通+’的发展模式,正惠及更多地区、更多群众。”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马德芳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