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落幕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轮椅篮球作为对抗性和观赏性俱佳的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一位观众看完一场小组赛后直呼:“这和健全人篮球太不一样了!但也特别精彩。”
10月26日,女子轮椅篮球决赛中,中国队以61比30战胜日本队,夺得亚残运会冠军,现场一片沸腾。和队友一样,在自己的国家夺得亚洲冠军,中国队球员陈雪静听到不绝于耳的欢呼和呐喊声,心情“超级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是陈雪静职业生涯的第二个亚洲冠军。18岁时,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与篮球的相遇让处在人生边缘的她绝处逢生,用轮椅代替双腿,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瘫痪后,决定试一试篮球
记者第一次见到陈雪静时,她和队友正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循环投篮训练。一群坐在轮椅上的女孩,伴随着一声声行动和配合时的低呵,轮流投篮、抢板、传球,行动敏捷、眼神锐利。尽管这一训练馆内只有这一支队伍在训练,气氛却十分火热。
球员中,陈雪静很好辨认,她的皮肤非常白皙,一半的头发用粉色发圈扎成马尾,另一半及肩披着。10月26日对战日本队的决赛上,她也半扎着头发,戴着墨绿色的发圈。30岁的陈雪静,看起来青春洋溢。
实际上,她的青春曾经一度中断。18岁时,一场车祸突如其来,陈雪静因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刚展翅独立的年纪,生活起居却需要家人照顾,陈雪静觉得自己成了累赘,轮椅上的双腿令她自卑,她拒绝过治疗,也曾多次想过轻生。在父母亲朋的安抚和鼓励下,她终于熬了过来,开始面对现实、积极接受治疗。
主治医师见她身高1.72米、臂展1.75米,认为她或许有打篮球的天赋,就推荐她去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学习打篮球。这个建议让陈雪静心中打鼓:“我以前都没怎么打过篮球,坐在轮椅上要怎么打?”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轮椅篮球的运动员主要为下肢截肢、儿麻或脊柱损伤人员,1946年诞生之初,这是一种康复理疗手段。当时,为了帮助二战期间大量残疾老兵进行身体康复,在英国政府资助下,路德维希·古特曼爵士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建了一个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并开始大力推行轮椅篮球运动。1960年,在第一届罗马残奥会中,轮椅篮球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是残奥会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这项运动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该项目于1984年引入我国,是我国开展较早的集体项目之一。我国男队在1994年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2010年第1届广州亚残运会上获得亚军。我国女队于2005年组建,在2015、2017、2019三届亚大区锦标赛及2014、2018两届亚残运会上获得冠军,2020年获得东京残奥会亚军,2023年获得迪拜世锦赛亚军。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触轮椅篮球的陈雪静,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将就此重新焕发光彩,她以运动员的身份,在全国轮椅篮球锦标赛、全国残运会、世锦赛、亚残运会和残奥会等国内外赛事中冲锋陷阵,成为一名前锋骁将,将一枚枚奖牌收入囊中。
血泡变成老茧,人生开始破茧
在荣光到来之前,蛰伏期是难熬的。由于受伤后一直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刚加入队伍时,陈雪静几乎无法独立穿衣,高强度的训练也让她很吃力。她才坐上轮椅不久,对这个即将代替下肢完成转弯、冲刺和对抗的伙伴还不熟悉,操控起来很不适应,训练下来,手上满是被轮椅磨出的血泡。
“刚练了两三天,我就觉得很苦,给我爸打电话说我不想练了,想回家。”父亲心疼陈雪静,母亲却想得更长远,“我妈妈劝我说,我回家之后可能没有其他出路,要找到工作也很难,让我多坚持一下。”她想了想,决定再坚持坚持,结果一坚持就是11年。
轮椅篮球的训练围绕着轮椅和篮球展开,包括轮椅技术,比如刹车、转向;也包括球感训练,比如上篮、抢板等。日常训练一般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有时会有夜训一个半小时,以投篮为主。训练时,和轮椅的磨合很重要,运动员需要摸索出在什么位置转弯既不会碰到别人、又能顺利完成转向,找到“车感”。
训练的痕迹在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现在陈雪静的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在成为老茧之前,它们是一个个血泡,磨破、结痂、再磨破,疼痛难忍,如今却像是一层盔甲,不仅不疼,还起到了保护作用。手上长茧,陈雪静的人生也在破茧。
2015年的全国残运会上,她和队友一起拼搏,夺得冠军,也正是这一年,陈雪静入选轮椅篮球国家队。陈雪静回忆,全运会决赛打得很焦灼,获得胜利时,全队队员都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这是一次次艰苦训练的结果,也是赛场上所有人团结互助、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正是在那一刻,她爱上了这项运动。“轮椅篮球是有对抗、有观赏性的运动,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大家在场上互帮互助的感觉。”
由于残疾程度的不同,运动员在投篮、传球、抢篮板、带球、移动轮椅时躯干的活动能力被分为1分、1.5分、2分、2.5分、3分、3.5分、4分、4.5分。其中1分、1.5分属于运动功能较低、残疾程度较重的球员,3.5分、4分、4.5分属于运动功能较强、残疾程度较轻的球员。比赛中,上场的5名运动员的医学分级总分不得超过14分。通过控制总分,可以让重残运动员和轻残运动员都能获得上场机会,都能在轮椅篮球的训练和比赛中获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益处。
“我们和健全人篮球不一样,因为有分级的限制,场上的人身体和能力有强有弱,弱一点的可能就要更多地依赖强一点的,是彼此照顾的关系,这是轮椅篮球最大的魅力所在。”陈雪静说,“大家都有参与感,如果没有分数限制,我这种残疾程度重的,根本没有机会去体验上场比赛的感觉,这非常公平。”
同年,在日本举行的亚太地区轮椅篮球锦标赛上,陈雪静首发出战,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首次战胜澳大利亚,获得冠军。2018年的德国轮椅篮球世锦赛中,陈雪静和队友们一路过关斩将,取得第四名,并为亚大区取得了一个东京残奥会参赛资格;同年雅加达亚残运会上,陈雪静和队友们收获了又一枚金牌。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首次进入决赛并获得亚军,陈雪静首次登上残奥会领奖台。
篮球成为生活乃至身体的一部分
东京残奥会半决赛第二次遇上美国队的那场比赛,是陈雪静近几年印象最深刻的。她记得当时美国队采取犯规战术,把她的队友送上罚球线,比赛趋于白热化,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罚球的队友身上,陈雪静当时虽然没上场,但她依然捏紧拳头,心中非常紧张。
好在队友顶住了压力,八投八中,每进一球,陈雪静就雀跃一分,待到八个球都完美地进入篮筐又落到地上,她悬着的心也随之落下,紧接着又感到热血上涌、心潮澎湃。这就是轮椅篮球作为集体项目特别吸引她的地方,整个队伍荣辱与共、共担风雨。“真的很热血,上篮、罚球、投篮这些基本功都得在平时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在比赛场上有所发挥,她八投八中深深鼓舞了我,我也很明白,这是基本功扎实的体现。”说到这里,她仍有些激动。
对于最终拿到亚军、中国队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结果,陈雪静表示她自己也有些意外,“因为我们之前最好的成绩是2012年伦敦残奥会第五名,一下子飞跃到第二,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更热爱篮球。”
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陈雪静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和队友们以61比30的成绩力克日本队,获得了亚残运会冠军。“我对自己当天的状态很满意,赛前也积极调动情绪,给自己做了正向心理暗示。父母也来为我加油,在自己的国家拿到生涯中第二个亚洲冠军,现场那么多观众为我们加油、呐喊,我激动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陈雪静觉得,篮球已经逐渐成为她生活乃至身体的一部分。能遇上轮椅篮球,成为一名运动员,她感到特别荣幸,认为这是她人生宝贵的财富。
11年的运动员生涯中,陈雪静本人也被篮球改变,她摆脱了自卑,变得自信,能勇敢面对任何挑战。
和赛场上冲锋在前不同,在生活中,陈雪静平静而温柔地与人交流,笑容也是文静、温和的。业余时间,陈雪静会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尤其爱逛小饰品店。她有各种各样的发圈,训练、比赛时也会扎上,这使她心情愉悦。
她在与人握手时会有一点点羞赧,因为她的“第二张脸”——手上长满了老茧。但她还是喜欢这双手的,10月23日训练结束时,她修剪整齐的指甲上,还有被她用红色水性笔画上的一颗颗爱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