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本轮污染过程,区域传输贡献超七成

北京市本轮污染过程,区域传输贡献超七成

00:00
04:06

10月27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静稳高湿等不利扩散条件下,区域污染物浓度明显抬升。受污染积累及区域传输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水平逐步上升。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称,北京市本轮污染过程,区域传输贡献超七成。

关注1:本轮污染何时解除?

——11月2日下午,区域污染自北向南逐步解除

受污染积累及区域传输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水平逐步上升,10月27日1级优,28日2级良,29日4级中度污染,30日至31日在高压扰动及减排措施作用下改善至3级轻度污染,11月1日再次转差至4级中度污染,2日东部高压扰动后西北高压作用,扩散条件逐步转好,入夜污染过程结束。

从区域演变来看,10月27日,区域污染开始形成,主要位于河南南部;28日,在西南风作用下,污染物沿太行山由南向北快速传输,最终堆积在燕山山前,形成覆盖京津冀鲁豫五省份的区域性污染带;29日,南风持续作用,高浓度污染物继续向山前堆积,南部污染缓解,北部污染加重,区域污染高值中心位于邢台、衡水和保定,达到重污染级别;30日,高压扰动,污染物在弱北风作用下整体南移,北部污染略有缓解,中部污染达到最重,沧州-衡水-石家庄以南纷纷陷入重污染;31日至11月1日,区域污染基本维持,但重污染带有所北抬和缩小,主要分布在邢台-保定一线及沧州;2日上午东部高压扰动,下午西北高压南下,扩散条件改善,区域污染自北向南逐步解除。

关注2:本轮污染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冷空气活动弱导致区域污染物滞留

专家指出,一是受厄尔尼诺偏暖气候背景影响,10月华北冷空气活动弱,温度明显偏高,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处于不利形势。

另外,过程期间,持续低压、高湿度、强逆温,造成区域污染积累迅速,形成中重度水平的区域性污染,且由于冷空气活动弱导致区域污染物滞留难以消散。

同时,近期区域主导风场以偏南偏东风为主,造成区域污染物向山前区域汇聚,快速推升北京市空气污染水平。

关注3:北京本轮污染,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哪个占大头?

——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23%

从北京市来看,27日至29日PM2.5浓度分别为27、65、134微克/立方米,对应级别分别为1级优、2级良、4级中度污染,其中,受区域传输影响,28日至29日PM2.5级别出现跃升,从2级良直接上升到4级中度污染;30日至31日高压扰动叠加减排措施,浓度下降至108和85微克/立方米,2天均为3级轻度污染。

1日,受区域高浓度污染传输回流影响,导致日均浓度反弹至129微克/立方米,4级中度污染;2日入夜,PM2.5浓度下降,污染过程结束。本次污染过程,北京市PM2.5峰值浓度为188微克/立方米。

根据模型结果,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23%,区域传输贡献达77%。对北京市传输影响最大的城市是唐山市、天津市和廊坊市,分别贡献12%、9%和7%。从传输路径来看,东南通道的输送贡献为33%,西南通道的输送贡献为1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