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对不起打扰您了,我们这就走。”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之后,香港沦陷。猖狂的日本人在香港继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然而,当他们搜到一间普通的屋子里之后,却被里面的一位中国老人吓得连连后退,甚至边后退边鞠躬。
当时这位中国老人破口大骂,但是奇怪的是,日本人不仅没有愤怒,反而不断道歉。
这位英勇的中国老人是谁?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又做了什么事?
骂退日本侵略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北平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到处都是猖獗的日本侵略军,中国民众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但是日本侵略军很显然不会放过每一个中国人,他们所到之处都破门而入,见到屋内有活口都要赶尽杀绝,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嚣张的侵略者甚至还想要通过精神方面来控制中国,于是他们便打算找一批中国的文人志士,并说服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劝说中国民众放弃抵抗。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的名字,就赫然出现在了名单之上。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陈三立自然不会屈服。
然而后来因为爱国情绪爆发,陈三立先生忧愤过度,并且拒绝吃饭和吃药,在硬扛了几天之后,不幸离开了人世。
家国遇难,父亲离世,多重打击之下,陈寅恪的身体也垮了。尤其是他的右眼,更是因为视网膜脱落而几乎看不见。
但是此时的陈寅恪却执意要离开北平,因为他和日本人不共戴天,他不可能再和日本人一样都待在这北平城内。
于是陈寅恪就拖着病恹恹的身体,辗转来到了香港。
陈寅恪的目的地原本是英国,他也只是把香港当作一个中转的地方而已,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侵略军居然很快也来到了香港,再一次杀到了陈寅恪的所住之处。
陈寅恪原本是想逃离香港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滞留在此,再次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侵略军实施他们的暴行。
但同时,陈寅恪对这些日本人又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在他们搜到陈寅恪的家里时,陈寅恪才会那么淡定。
他就坐在院子里,冷眼看着那些拿着长枪刺刀的日本人。
这边日本人在院子周围搜索无果之后,才看到了坐得端端正正的陈寅恪。但当时这些日本人并不知道陈寅恪是谁,还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
正当他们准备对陈寅恪动手的时候,陈寅恪却突然大声臭骂了起来。
而这些日本人一听到陈寅恪的骂声,一个个地都惊呆了。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寅恪是用最纯正的日语骂的他们,甚至还用的是日本上流社会才会讲的日语发音。
这下子在场的日本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起来。
最后还是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率先反应过来,赶忙低头给陈寅恪连声道歉说对不起,然后就带着一众日本侵略军,离开了陈寅恪的院子。
为何这些侵略军在听到陈寅恪的破口大骂之后,非但没有杀害他,反而对他毕恭毕敬呢?
难不成陈寅恪还有什么特殊身份吗?
全中国最博学的人
从陈寅恪家的院子里出来之后,这群日本侵略军第一时间去查明了陈寅恪的身份,才发现原来他就是陈三立的儿子。
于是日本侵略军的坏心思又冒出来了,他们企图用对待陈三立那样的方式,来收买贿赂陈寅恪。
但是他们怎么可能会得逞呢?
且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陈寅恪对日本侵略军有多憎恨,就光论陈寅恪的父亲是被他们间接逼死,陈寅格都不可能会答应。
不管是让陈寅恪创办所谓的“东方文学院”,还是邀请陈寅恪去某所大学担任教授,都被陈寅恪严词拒绝了。
最后烦不胜烦的陈寅恪为了躲避日本侵略军,放弃了去英国的想法,同时他也离开了香港,一路辗转来到了桂林。
对陈寅恪来说,他憎恨日本人,但是也无意去涉足政治,他只想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
他被傅斯年称为“全中国最博学的人”,陈寅恪在我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一颗璀璨而又耀眼的明珠。
傅斯年曾经说:陈寅恪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仅此一人。
而陈寅恪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890年,陈寅恪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在陈寅恪11岁的时候,父亲便带着全家人一起从南昌搬到了南京居住。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当时著名的清末四公子之一,在搬到南京居住之后,陈寅恪一家又和俞明震成为了邻居。
据了解,余明震曾经还是鲁迅先生的老师,足以可见余明震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文人。
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陈寅恪在少年时期便饱读诗书,几乎将两家的藏书都要读完了。
于陈寅恪而言,那是一段无忧无虑且非常充实的日子。
后来陈寅恪的父亲又开始在南京办起了学堂,于是陈寅恪也跟着学了不少数学、音乐还有绘画等方面的课程,这就让陈寅恪了解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也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12岁的时候,陈寅格就去了日本上学,在当时那个年代,留学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而陈寅恪小小年纪就能和哥哥一起留学,足以可见他们家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多看重。
陈寅恪于1907年成功考上了复旦公学,但是他仍旧没有停下留学的脚步,并从1909年开始,先后去了德国以及瑞士等多个国家留学。
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的语言天赋非常出色,在多个国家留学这么多年,陈寅恪掌握了将近10门语言,甚至门门都达到了精通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日本侵略军听到陈寅恪的破口大骂之后,会直接愣住的原因。
多年在外留学,陈寅恪也十分想念祖国。35岁那年,陈寅格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涯,而当他一回国,就被我国顶尖知名学府招了进去。
不过这所学校在一开始聘请陈寅恪的时候,心情却是无比忐忑的。
不为浮名遮望眼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学校聘请了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还有陈寅格等人来担任教授,甚至还有把他们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在这几人中,陈寅恪是年龄最小、资历也最浅的一个,所以学校最开始很担心没人来听他上课。但是陈寅恪却丝毫不担心这一点,他对自己的学术可以说是非常有信心。
后来果然如陈寅恪所料,不过几天而已,陈寅恪上课的教室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更疯狂的是,来听陈寅恪上课的人,大多数居然是学校里的教授,他们甚至比学生们还要积极。
看到这种情况,学校就彻底放下了心,并且也觉得当初一起邀请陈寅恪来当教授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在清华大学中,陈寅恪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是带着文史方面的问题前来请教陈寅恪的人,最后都会满意而归。
陈寅恪不仅会给提问者一个完整的满意的答复,他甚至还会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在图书馆的哪本书中的哪一页可以找得到答案。
因此陈寅恪便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活字典”。
在清华大学待得时间久了,陈寅格自然也非常喜欢这里,而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传遍了国内外的大学以及文学流派,甚至就连牛津大学都曾正式聘请过陈寅恪担任汉学教授。
但是对于陈寅恪而言,不管什么学校什么职位都不重要,因为他早在留学生涯时就已经给自己立下了原则。
那个时候还在留学的陈寅恪发誓,不管是去哪里留学,只要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就离开,他绝对不会贪恋所谓的学位。
而到了工作上其实也一样,无论在哪里教学,对陈寅恪都是没有区别的,只要能够真正教书育人、真正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陈寅恪还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他从来不跟随大时代随波逐流,哪怕是后来的学术环境和陈寅格的“老派”背道而驰,陈寅恪也一直都跟着自己的本心走。
他坚持用文言文写文章,用繁体字竖版排版著作,他对自己的书极有自信,他宁愿不出版,至不允许别人更改书中的哪怕一个标点符号。
可以说陈寅恪是非常固执的,而作为一代宗师,他也的确有这个资本固执。
结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陈寅恪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他的一生就如同传奇,充满了文学的光辉。
学术之路永无止境,陈寅恪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独自走了几十年,而他的思想和学术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作者:栀叶
编辑:夜雨声烦
[1]方宣,桂严.陈寅恪与鲁迅的同窗之谊[J].阅读,2021:56-58.
[2]张光茫.陈寅恪的读书与做人[J].文史杂志,2013:69.
[3]张意忠.陈寅恪:“全中国最博学之人”[J].党员干部之友,2012:48-49.
[4]马晓丽.略论陈寅恪的理性爱国之情[J].烟台大学学报,2000:343-349.DOI: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00.03.017.
[5]张俊飞.陈寅恪与南京[J].才智,2022:59-61.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念确
"恪"主播读错音了。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