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美元又要安全?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到底是福还是祸?

既要美元又要安全?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到底是福还是祸?

00:00
15:36

蒙古,一个自欺欺人的国家。

2005年,那是一个秋天,有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漂洋过海、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蒙古高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什访蒙事件。

虽然已近深秋,但面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大场面,激动万分的布什深受震撼,一再表示要让美蒙关系更加情比金坚,于是两国一拍即合,“第三邻国”成为两国关系的新标签。

虽然只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小步,但对于只有两个邻国的蒙古外交而言,却是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从此蒙古外交迎来了更加精彩的明天。

事实上,“第三邻国”战略作为蒙古外交史上为数不多的原创性作品,在宣扬“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支点”对外政策的同时,有着极其广泛的外延,什么日本、印度、韩国、欧盟再到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只要不是中俄,都能和“第三邻国”搭上边,所以当蒙古精英们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邻国”的方案,蒙古的“朋友遍天下”几乎只在一瞬间。

只是,所谓凡事都要讲究门当户对,蒙古的朋友很多不假,门槛很低也是现实,但不代表蒙古的心中没有早已分出高下。而鉴于蒙古的邻国一边是源远流长的东方巨龙,一边是红色帝国苏联的直系继承人,所以蒙古的第三邻国绝不能低份,最起码也要旗鼓相当,于是其它小喽啰自动过滤,综合国力鹤立鸡群的美国最终获得了蒙古的首肯,美国对蒙古的器重也深以为荣。

只是,如同太阳西升东落是天方夜谭,抛开两个邻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狼狈为奸,本就是空中楼阁一样的妄言。事实上“第三邻国”战略也确实像极了镜花水月的虚幻,蒙古就这样在自欺欺人中荒废了近20年。

之所以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美国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典范;

二是蒙古从来不曾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

美国之所以愿意和蒙古促膝长谈,原因其实比较简单,那就是蒙古被中俄包夹的区位,更适合做“中间开花”的试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将西欧列强打回原形,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开始,美国就开始了对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围追堵截。为了保证苏联在亚欧大陆的“足不出户”,美国从西到东陆续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甚至连自诩中立的印度都重点标识,可谓严丝合缝、密不透风。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直系继承人,也接过了苏联的仇恨,继续和美国缠斗至今。

而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落幕后,新中国成为美国又一个重点围堵的敌人,即便50年代末中苏交恶,美国也始终保持着“左右开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蒙古作为中俄两国的共同后方,区位可谓“羡煞旁人”。因此,美国才会对蒙古如此上心,这是蒙古对于美国而言的最大作用。

相比之下,蒙古的心情就相当复杂了,毕竟它除了有连美国海军也难以近身2000公里的强大海军,奋斗小目标更是征服大海星辰。有如此恐怖的家底,你让蒙古国怎么低调做人?

同时,为了和富得喷油的美国形成强烈互补,蒙古国常年保持了一贫如洗的家境。所以相比于美国在中俄后院“放火”的膈应人,蒙古需要美国“要安全”和“要美元”的双重回应。

而蒙古之所以“自来熟”到不拿美国当外人,根本原因在于蒙古有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

话说北元被明朝打散后,很快以部落为单位各自为政,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分分合合,最终在明末清初形成了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分。

后金崛起后,很快与黄金家族所在的漠南蒙古结成同盟,并随即开始了对漠北和漠西蒙古的“经营”。

与此同时,沙俄从1582年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后,彻底改变了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从此他们无法向北和向西远遁,只能在中原王朝和沙俄之间选一个主人。

1689年,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烽火,清朝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随后遭遇迎头痛击的沙俄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北直到美国西海岸,另一路则向西折返和准噶尔勾结,大军压境漠北喀尔喀蒙古的边界。

为防止被生吞活剥,喀尔喀蒙古最终作出了投奔清王朝的选择,于是有了1691年的多伦会盟,漠北蒙古成为清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27年,清俄《恰克图条约》签订,漠北蒙古北部边界最终定型。

为强化对漠北的管理,清朝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包括建立“盟旗制度”杜绝“逐水草而居”,大兴黄教“计划生育”,默许晋商北上“经济掠夺”等。

在清朝近200年的经营下,漠北蒙古长期家徒四壁,辛亥革命前人口更是只剩50万有余。

19世纪下半叶,沙俄在清朝风雨飘摇时趁火打劫,不仅对蒙古上下其手,甚至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一心想要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吃下。

1905年的日俄战争,将沙俄彻底打懵,不过即便如此,沙俄还是将漠北蒙古攥在了手中,并趁着辛亥革命推动蒙古“自力更生”。

不过一战爆发后,沙俄很快殒命,北洋军阀徐树铮则雷霆出击,趁机收回了蒙古全境。

不过,由于北洋政府内部相互倾轧,新生的苏俄很快重新南下,蒙古在1922年建立君主立宪政权后,又在1924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苏联建立后,对蒙古进行了一系列“谋篇布局”,包括经济上排除第三国资本,政治上培养亲苏精英、屠杀王公和喇嘛阶层,文化上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军事上允许苏联驻军,血脉上要求蒙古精英和苏联人通婚,思想上禁止崇拜成吉思汗等等,使蒙古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

而苏联的潜移默化,也将仇华基因彻底注入了蒙古的血液,从此不管岁月更迭,蒙古对昔日宗主的感情始终仇视和冷血。

由于1944年南京国民政府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惨败,大失所望的罗斯福将目光投向苏联,苏联则要求蒙古“保持现状”,并在1945年8月14日逼迫南京国民政府承认蒙古现状后,推动了蒙古的真正分立。

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终于得以呼吸新鲜空气,但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和底气。

毕竟经过两个邻国几百年的经营,蒙古早已没有了成吉思汗横扫天下之勇,只学会了如何择强而从。

鉴于苏联解体后,作为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虽有重返蒙古的愿望却无实力的支撑,因此蒙古能选的似乎只剩一个。

但问题是,正因为曾经同在屋檐下,蒙古国才最怕情不自禁地被同化;而且蒙古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及时“悬崖勒马”,不再和俄罗斯接话,但因为苏联几十年如一日的“擘画”,挥之不去的影响力让蒙古早已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根本就是面貌雷同的两路人马。

想想连狗才10000多的蒙古武装几乎布置在中蒙边界的布局,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分析和努力,蒙古最终成功地让自己无路可去。

但所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眼看蒙古无路可走,美国的橄榄枝给蒙古装了好几兜。

事实上,得益于戈尔巴乔夫大刀阔斧的“新思维”改革春风,美蒙早在1987年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巨大意义。

苏联解体后,斯拉夫势力退潮,蒙古“民粹”主义逐渐高调。1992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更名为“蒙古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推行多党制,正式走上了改旗易帜的大道。

因为没有了意识形态的隔阂,蒙古看美国哪哪都好,美国看蒙古也是全身都是宝。在王八对绿豆的一见钟情下,美国和蒙古的关系烫得冒泡。

除了以经济援助为名的小恩小惠,让蒙古在苏联解体后避免了上顿不接下顿的泪水,美国军事力量的投射,更是让蒙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燥热。

是的,远去的草原雄鹰,将在鹰酱的带领下死而复生。成吉思汗的灵魂,将由美利坚的大兵彻底唤醒。

从2003年开始,美蒙联合军演“可汗搜索”上线,从此进行了一年又一年的“表演”。虽然美国大兵数量有限,但对蒙古信心的重塑则是大功一件。

为了报答美国漂洋过海来打枪的表演,投桃报李的蒙古长期为了美国的利益坚决冲锋在前,比如美国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蒙古积极响应美国的动员,多次派出精锐部队异国作战。虽然做的只是搬装备和看大门这样的低端,但蒙古部队得到了锻炼,美蒙关系好得无需多言。

虽然“第三邻国”的概念很宽泛,但对于蒙古而言,“第三邻国”越来越成为美国的特有标签,毕竟对于蒙古而言,其它非超级大国国家实在不够看。

但问题是,在美蒙关系好得像异父异母亲兄弟的当前,却隐藏着美国“打一枪就蹿”的逻辑和“只放火不善后”的龌龊三观。

说白了,虽然蒙古有在中俄之间“中间开花”的效果,但中俄的共同邻国从来不只是蒙古一个。更重要的是,放眼美国自二战以来苦心孤诣构筑的围堵中俄包围圈,蒙古虽然显眼但却从来不是不可或缺。

相比于美国军舰理论上可以来到欧洲沿海零距离补给的特色,美国对蒙古这个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只能实行太空交接。

虽然中俄都已经签署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允许他国不定期民用航班非飞经缔约国领空而不降落,但美国和蒙古的交流你要说是民用,蒙古首先都会急得红了脖。

所以,蒙古最大的问题是,尽管“民粹主义”支撑下的蒙古比欧盟更忠心美国,但中俄的天堑却不可逾越。而这也方便了美国的隔岸观火,毕竟连乌克兰都能说嚯嚯就嚯嚯,在真正有事时,蒙古还有什么理由不被美国轻易甩脱?

所以,美国作为美蒙关系的强势一方,有着进退自如的自主权,毕竟从西方一如既往的海盗逻辑来看,以德服人没有意义,拳头才是永恒的真理。这也决定了,即便美国一次次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关键时刻装死跑脱,都不会影响它的形象和威严,毕竟它的附庸们作为一丘之貉,本来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是乌克兰们的困境,更是蒙古的心得。但奈何“开弓没有回头箭”,当蒙古下定决心紧抱美国,排除万难与中俄以邻为壑,蒙古作茧自缚甚至作法自毙的结局也就无需纠结。

在静夜史看来,蒙古舍近求远甚至妄图远交近攻的外交选择,除了“民粹主义”的大行其道,更有假借“中立”之名口嗨高潮,只为找回“大蒙古帝国”的骄傲。

在蒙古看来,300万蒙古人才是成吉思汗的正宗后人,肩负着重建“大蒙古帝国”,恢复成吉思汗时代荣光的历史重任。

而因为努力多年依然一贫如洗,国内草原更被嚯嚯得不到1/10,蒙古才不得不求助美国这个“场外观众”答题。但蒙古认为平心而论,自己虽然摇来了中俄的宿敌,但蒙古却时刻以“中立”自居。这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自欺欺人,注定会引来两大邻国“推心置腹”的亲切回赠。

古今中外,夹缝中尤其是大国夹缝的小国命运从来坎坷,毕竟两边都是得罪不起的大神,稍不留神就会沦为馅饼。但蒙古不同,因为中俄“背对背拥抱”对抗西方国家围堵的历史背景,蒙古可预见的时期内根本无需担心两侧的撕扯,再加上王下七武海的蒙古海军威震世界,所以只要安分守己,随便一个邻国都能顺带帮助蒙古过上幸福的生活。

事实上蒙古也确实幸福过,尤其是08年全球次贷危机爆发后,蒙古靠着我们的资源进口实现了经济的一飞冲天,甚至被某些专家惊呼为“下一个迪拜”。

只是,2012年一则《限制外国投资法》横空出世,蒙古很快自甘堕落,所谓的经济奇迹也成为昙花一现的镜花水月。

对蒙古而言,中俄再香也香不过美元,而且蒙古心心念念的安全以及“大蒙古帝国”的遗产,只有美国才能帮忙实现。

只是,中俄都不可能允许美国在后院煽风点火。所以蒙古既要安全又要美元的操作,注定只能成为自取灭亡的导火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1571nvua

    这种新闻风格刚开始觉得很有趣,听的稍微一多,就开始很觉得很腻。说句实话,文章的作者可能没有想过你写了那么多文章,有没有看你写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好的地方?几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冷嘲热讽加自以为是的幽默,这种傲慢,你自己知道吗?

    听友262374681 回复 @1331571nvua: 你也许可能说的不无道理,但是问题是他有说错了一些什么吗?基本上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有史有据。最重要的问题是一、像黎笋、奥斯曼帝国、沙鹅、苏鹅、搅屎棍英国、霉国日韩等也要有我们愿意值得説它们好的地方啊(500年来,他们没有做过一件好事——这句话可是他们自己评论自己的哦);二、他也有肯定过不少啊,比如孟加拉国的子宫战役、老挝的审时度势识时务、哈萨克斯坦的八面玲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