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读古诗 北朝 佚名 《敕勒歌》

方言读古诗 北朝 佚名 《敕勒歌》

00:00
02:04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

此诗的作者有争议,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


【背景】

此诗是公元四到六世纪之间流传于北方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解释】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赏析】

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诗歌前四句写大草原的壮阔景象,形象生动,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景。后两句是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的壮观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点评】

此诗是乐府民歌中的经典之作,表现了敕勒川地区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诗歌以高亢的音调开头,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的景象,表现出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同时,诗歌的后两句细节描写也非常生动,让人感受到了草原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风格雄浑朴质,具有典型的北方乐府民歌的特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