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再次引发广泛关注。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美国。从双方对外发表的消息来看,双方进行了深入、建设性、实质性的沟通。
今年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加州州长纽森先后访华。随着双方互动增多,中美关系是否正走向缓和,甚至是改善?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期间,多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关系专家均认为,目前来看,中美关系出现了止跌趋稳的积极态势。
中美关系有何新动向?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高层交往明显增加,且美方的对华交往从行政部门扩展到立法部门,从联邦扩展到州一级,呈现出全面恢复的态势。
“前面一段时间,中美高层交往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美方高官访华。接下来,我们看到中方的高级官员也开始访美。因此,中美之间的互动在改善和增强。”吴心伯称。
从今年5月开始,中美农业部之间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随后,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了商务部工作机制;中国财政部和央行也跟美国财政部商定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外交部则要和美国国务院举行三个外交政策对话,包括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
吴心伯指出,中美之间的对话机制也正在重建和恢复,这是自特朗普执政后期至今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此外,美国商界今年以来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了更加活跃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个动向,就是下个月有可能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如果这一会晤顺利举行,那就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在美国本土跟美国领导人的会晤,是6年来的第一次,极有象征性。我们希望能够有一定实质性的成果。”吴心伯提到。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新凤同样认为,中美两国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两国首脑之间的会晤会谈,然后引领中美关系企稳发展。“我觉得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迹象,我们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走出低谷,企稳回升,因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全球的稳定太重要了。”
为何会出现这些新变化?
中美关系为何会出现上述新的变化?吴心伯认为,可以从经济、外交、人文三个领域来分析。
从经济领域来看,拜登政府经过这两三年的实践已经逐渐认识到,美国无法跟中国全面“脱钩”,认识到美国离不开中国。“这一点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讲话里说得很清楚。耶伦的讲话表面上是财政部长的一个讲话,但实际上经过了大量的内部协调。据美方人士介绍,她最终的讲话稿是第68稿,也就是说,之前修改了67次。”吴心伯认为,这次讲话释放了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中美合作符合双方利益等重要信号。
从外交领域来看,与特朗普搞单边主义不同,拜登希望维持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美国要处理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这就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最新的巴以冲突就是一个例子,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可以列一个很长的清单。”
此外,美国的科学界希望更新和延长《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目前拜登政府采取了暂时延长6个月的办法。还有1000多位美国的专家学者联名写信给拜登政府,呼吁加强中美科技合作。
从中国的角度看,吴心伯认为,我们现在也希望能够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缓和我们国内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压力。同时,我们的科技发展仍然需要保持国际合作。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会改变吗?
随着中美关系止跌趋稳以及中国科技的突破,不少人开始认为,美国对华遏制政策会向宽松的方向改变。
对此,中国驻美前大使崔天凯在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高端对话会上指出,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而是具有多面性。美国对华政策从来都是既有要跟我们协调合作的一面,也一直存在着要遏制中国,甚至改变中国的一面。“有的时候可能合作协调表现得多一点,有的时候可能交锋斗争表现得多一点,但是不等于说某一面表现多的时候,另一面就不存在了。”
崔天凯认为,因此很难界定某一个周期就是遏制,下一个周期就是合作。关键是双方要认识到,作为两个大国,应该找到一条正确的相处之道。只要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中美两国可以和而不同,两国就能做到斗而不破。
对于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美国必然失败。我们对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有个实事求是的评估,中国的军工产业从北斗卫星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用的都是自己的芯片,没有用美国的芯片,这已经证明中国有很强的芯片研发和制造能力。
“当然,我们跟美国有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在商业芯片方面。但是我们的华为早就开始布局了,美国对我们的科技战还没发动时,华为就意识到我们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反观美国,张维为认为,其决策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落后的,“像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就是拍拍脑袋决定的”。
中美关系会走向改善吗?
崔天凯表示,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具体的说法,说到底美国对华政策要在几个真正核心的问题上尊重中国,接受中国的发展。“首先当然是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问题。然后是中国的道路和制度问题,中国走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制度,美国人能不能尊重?还有一个就是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实行民主、促进人权,美国能不能接受?中国要实现正当的发展,要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美国能不能接受?”
崔天凯认为,这几个是真正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作为核心中的核心。中美关系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在这些根本问题上美国能不能做到跟我们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同样提出,中美关系缓和甚至改善的关键是,在美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基础之上,找到新的合作点。“要让美方更多地认识到中美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零和关系,有很多可以合作的,而现在美方也释放了这种信号。”
吴心伯认为,拜登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首要目标是稳定,而不是改善对华关系。也就是说,在中美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不要发生大的冲突。“现在美国面临的各种麻烦已经够多了,再加上大选将近,所以他希望稳住中美关系。”
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也指出,美国一方面要打压你,另一方面不希望潜在危机导致冲突,这是其现在要缓和中美关系或者说增加和中国接触的一个内部考量。
陈东晓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直接介入、对台独的继续纵容,都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也是双方特别是中国要和美方谈的,把美方所做的不利于双边关系稳定、不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都要提出来的。让美方认识到目前他们在这些地区的过度介入,造成更多冲突和潜在冲突的话,只会百害而无一利。而台海安全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台独。美国对于一个中国的认识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所以我觉得回到这一点上就有希望,如果美国继续纵容台独的一些做法,双方的风险会越来越高。”
吴士存同样认为,美国利用南海问题来阻止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挑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美国也不会因为中美关系的积极态势而有所手软。同时,美国应“管好”它的盟友。虽然中美之间都在尽量避免擦枪走火的事情发生,但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背靠美国,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冒险性举动。
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吴心伯、吴士存都认为会受到两个重大事件的影响,即美国大选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那么两岸关系会进一步趋紧,从而外溢到中美关系,可能会导致前一段时间缓和的局面就此告一段落。美国大选年,共和党肯定要打‘中国牌’攻击中国。关键要看拜登会不会随之起舞,如果他这么做,中美关系会进一步下行。”吴心伯分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